一技傍身天下无敌?

2014-11-24 09:32:42评论 0

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性强,可替代性强。感觉职业缺乏意义,内心缺乏成就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工作几年后,感觉自己没有太大提升,对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强,从而对自己的自由独立充满焦虑。特别希望能有一技傍身,关注技术类、财务类、医生、律师等职业,却又偏偏学的不是这样的专业。受不了终日忙碌却缺少价值感的工作状态,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是对众多方向又有了迷惑,精力有限,时不我待,到底哪一个方向才能满足我的成就感呢?

    这样的职业状态广泛存在于各类职业的发展前期,尤其以行政、人力资源、各类助理、文字工作、事业单位、公务员为甚,或者是学了理工科的专业,做的是科技民工的工作。     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希望重新定位,找到能施展自己才能的职业,最好是技术性强一些的,再不愿意自己进入半死不活的工作状态了。可以归纳为:要有一技傍身。     然而,一技傍身,现在已经不足取了。拥有技术而依此生存的时代其实是农耕社会,那时候,主要还是自给自足,很多职业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交换并不是必须的。我们国家,三十年前这样的情况还十分普遍,比如木工、电工,这都是非常吃香的职业,一技确实可以傍身。社会发展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力市场繁荣,任何生存事务都可以在不求人的情况下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不再是人依靠技术,而是人依靠社会。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拥有技术的人,固然还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也有相应的职业(有些职业随着新工具的发明也都淘汰了,DIY变得更容易),但是更加依赖于平台了。比如一个懂计算机的人,如果玩的是个人计算机,他的业务需要和别人竞争,如果玩的系统级的,需要依赖平台。再比如医生,除了中医,多数医生没有机器诊断是做不了判断的,执业,只能靠医院。     一技,不再能够傍身了。这其实会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过去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倒也未必;学了技术或许会短期兑现,但是未来的发展竟像是吃青春饭;人们在对这个社会有着更多依赖的同时,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技不能傍身,何处安放自我?     出现这样的状态,以下措施供照方抓药:     1、匹配自己的价值追求,评估投入风险。要先认清自己的状态,不要急于转型。这并不是要说服自己安于现状,而是明白自己状态形成的原因,是大势所趋之下的不能适应,还是没有修的基本的职场技能,或是不能改变的组织文化。根据原因寻找可能的路径,进而评估风险。     其实大多数人都有环境的因素,也有职业的特点,更可能的还有,自己对于技术的过分执着,以至于鄙弃那些不会直接创造产品和价值的职位。这样内心的价值缺失直接反应在对工作的厌倦上了。不管文理,技术性职业都是需要专门的投入的,计算机、建筑工程、医学、法律,都是社会公认的“技术性”职业,投入之大,耗时之久,实现理想之难,需要充分评估。     2、有的放矢,把提升自己当做项目来做。不管是转型,还是继续在原有职业发展,一个容易错误认识的问题是:技术就是技术,就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做的事情,是对物操作的事情。其实,技能不仅仅指的是技术,还有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这些软性能力一样可以傍身。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是:技能需要通过主动计划,做出结果来证明的。所以,不管在什么职场环境里,都需要把提升自己当做一个项目来做。比如你在日常工作中锻炼了什么能力?你的职位以及更高级职位中的胜任素质是什么?如果你可以争取到一个工作机会,那这个机会能提升你的什么能力?如果你对未来有预期,预期目标需要什么能力?你可以通过什么结果来体现出来?     其实,既然是职场,就一定有相通之处,没有白练的功夫,也没有没提升的职场,只是练的范围很广:不仅技术,还有技能,更有心态,至少有一个对自我的认知。     3、在恰当的时候,将自己的能力兑换出去。如果你所处的职业环境确定不是你所期待的,尽早离开,不要有纠结。很多人之所以不确定,主要是因为有既得利益,比如安全、稳定、有面子,等到意识到另外一面的无聊、无趣、没提升的时候,也没了能力、激情和斗志。但是如果所处环境还是有助于自己的能力提升的,那就主动争取工作机会,把自己的能力修炼起来。沉下心来,三五年,用自己的工作业绩证明自己,如果看不到更远的,那就看最近的,随着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格局自然也就会大起来,到时候,你所拥有的能力就是你最大的资源。     技术不能傍身,我们所处的不再是一个人包打天下、不需要合作的时代,需要拥有更加全面,可以迁移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以人为本,这样的能力功不唐捐。

他们都在说(共 0 条评论)

评论请先登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