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戴着有色眼镜,把他们看作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那么你会找到很多论据证明你的观点——昼夜颠倒,整天宅在室内,泡在电脑屏幕前,陶醉于游戏世界,而且从画面分析,那些不知所云的游戏里好像充斥着暴力。

如果摘掉眼镜,翻看资料,你会发现,早在2003年底,电子竞技就已经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体育项目。从那时起,他们就是运动员,每天有规律地刻苦训练,在国内外赛场奔波,运用超出常人的聪慧和敏捷,在公平的环境下,努力争胜。为个人兴趣,为丰厚奖金,也为国争光,为家分忧。

 

 

《新民晚报》日前用整整三个版面对电子竞技进行了报道,篇幅较大。那些不懂游戏和电子竞技的人看了此次报道会有怎样的想法我们暂且不知,但是这其中透露的信息在于,电子竞技的闪光点已经足够抓住普通人的眼球,大众可能会逐渐对电竞产生兴趣——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看了足够多传统媒体对于电子竞技的报道,你会发现被重复提起的事迹和人物总是那几个,然后你就明白,电子竞技还不够丰富。

  

  残酷现实:一切成绩说话

  和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一样,电子竞技职业选手必须面对同一个残酷现实:成绩说明一切。这本身就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差别。

  从一开始,他们能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走上职业道路,就是因为成绩出众。

  湖南邵阳小伙张宁今年24岁,是LGD电子竞技俱乐部DOTA(游戏名,Defense of the Ancients,远古守卫)战队的队长,游戏ID:xiao8,也就是粉丝口中的“8导。“上小学前,我就是街头巷尾出了名的‘街机小霸王’。给我一个游戏币,能在游戏机前战斗一天。”

  15岁那年,张宁和小伙伴们在一次电竞比赛中夺魁,赚得人生第一桶金:1万元。此后接连在多项比赛中摘金夺银。水到渠成,他被俱乐部相中,转为职业选手。从业余玩家到职业高手的成长之路,无外乎两条:在多项比赛中频频崭露头角,或在网上苦练,提高个人游戏排名。

  “像我们这样的大俱乐部,挑选队员时更看重比赛成绩,当中没有半点水分。”比张宁年长一岁的西安人刘源,现任iG电子竞技俱乐部CEO。他认为,电子竞技的舞台非常公平,而且门槛比较低。“只要你足够牛,就能不断取得比赛胜利,被大家看到,成为职业选手。是金子总会发光,机会有很多,就看你是不是有能力在公平决战中赢。”

  如果成绩好,收入就高。DOTA界奖金最高的一项比赛,是一年一度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冠军奖金百万美元。张宁率领LGD战队,去年赴美勇夺第三,捧回15万美元奖金。去年冠军iG战队也来自中国,这是国内俱乐部首次染指此项桂冠。

  “我们DOTA战队的队员,去年光这一项比赛,每人就能分到超过100万元人民币。”iG电子竞技俱乐部英雄联盟(游戏名,League of Legends,英雄联盟)项目经理兼领队祝颂歌介绍,冠军奖金超过10万元的比赛,每年就有近20项。采访前一天,他刚带领战队从韩国比赛归来,带回了亚军奖杯,和每人2万元奖金。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将迎来4项冠军金额为50万元的大赛。

  反之,一旦长期出不了成绩,则压力山大,非但没有高额奖金回报,还可能丢了饭碗,被俱乐部劝退。

  年赚百万只是极少数人

  绝大部分职业比赛都在线下举行,所以祝颂歌才要带着战队在国内外四处奔波,队员们基本都练就了一口比较实用的英语口语。

  从“线下”这个特点,就能看出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一大区别。“我们是在局域网的环境下,有限的比赛时间内,和对方斗智斗勇,决出胜负,结果是完全公平的。”刘源介绍,现在红遍全球的电竞游戏,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英雄联盟。紧随其后的是远古守卫,更多人叫它“刀塔”,DOTA的谐音。

  两款当红游戏都采取多人即时对战模式,双方各组5人战队,在指定地图决战,直到分出胜负。“水平相差悬殊的,10分钟就能解决战斗;实力接近的,有时候激战两个多小时才见分晓。”刘源解释说,反观那些让人沉迷的网络游戏,“是无底洞,吸引玩家不断买装备、升级。谁花钱多,谁就能赢,毫无公平可言,只是为了骗钱。”

  张宁的一位女粉丝如此介绍DOTA:“不是靠砸钱就可以玩得很厉害,而是全靠操作。”熟练操作鼠标和键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战术得当,配合默契……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沉迷网游的,用金钱填补虚荣心,我们靠实力满足求胜心。”祝颂歌说,“都有成就感,但性质截然不同。”

  沉迷和着迷的界限在哪里?“迷电子竞技,有机会赚钱养家,迷网络游戏,则烧钱败家。”刘源说,职业选手每月底薪从五六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如果比赛成绩优异,奖金远高于工资。

  业余玩家数以千万,真正走到金字塔尖的高手,万里挑一。“许多达不到职业水平的人,如果非要固执地全身心扑在游戏上,总是以你们为偶像,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刘源回答:“任何一种游戏或爱好,都可能让人沉迷,关键在于认清自我。不需要很久,你就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如果有,可以选择坚持,否则,当业余消遣就好,该干嘛干嘛。要是执迷不悟,到头来别把责任都推给电子竞技。”

  他回忆,两年前,预备队有个孩子,每天早起晚睡,全队最勤奋,但始终得不到好名次。“我劝他放弃,或换个行业,或尝试做幕后。他不听,直到今天还在原地踏步。当年每个月有600元补贴,现在没有俱乐部再聘他,零收入,还在硬撑。”

  投赞成票的家长越来越多

  酷爱电子竞技的张宁,没有因为玩游戏而逃课或退学,后来还考上了广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我爸告诉我,你是男人,既然认定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不然就别做。很庆幸,父母能支持和理解我。”

  更多职业选手,早早地告别了校园生活。所谓“早早”,其实基本都念完了初中,有的还是高中或中职院校毕业。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很聪明,但并不擅长考试。即便不打游戏,很可能也不会继续学业。

  “如果勉强考进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混到毕业,再凑合着找一份工作。既浪费了好几年时间,到头来的收入可能还不如我现在高。”这段话,是刘源高三那年对妈妈说的。

  当时,他已是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专攻FIFA,这是一款在全世界流行多年的经典体育游戏,用电脑踢足球。刘源技术很好,获奖无数,在国内名列前茅。靠比赛奖金,他在高三已月入三四千元。

  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佳绩,刘源最终说服父母,不像同龄人那样跨入大学校门。

  在电子竞技行业,他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当然,路很窄,大多数人如果选择在这条道上走到黑,恐怕只会以迷路收场,带给家人无尽伤害。

  有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祝颂歌的电子邮箱,常被同一类邮件塞满——全国各地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俱乐部。

  他分析,目前的职业队员几乎都是90后,他们的父母也呈现年轻化趋势,已经出现了一些70后家长。他们可能也是玩家,起码懂电子竞技,不会把这些游戏轻易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画等号。

  两年前,一个预备队小孩的妈妈拨通刘源的电话:“给我儿子一次机会吧,我们家不愁吃穿,就是希望他能实现梦想:当世界冠军,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刘源后来把这个小男孩升入了职业队。今年,他以17岁的低龄,夺得星际争霸2的世界冠军。

  “我们俱乐部超过九成家长都支持孩子,否则,走职业道路很难持久。”刘源补充说。

  每天训练都有详细的计划

  电竞职业选手的上午,几乎都在睡梦中度过,倒也省下了吃早餐的时间。从下午1时到凌晨2时,除了吃两顿饭,每天至少训练10个小时。有时候练到半夜,才顿觉饥肠辘辘,大家便一拍即合,出去吃夜宵。

  这10个小时,可不是只求过瘾,昏天黑地瞎练一通。每天都有详细的训练计划,细化到训练过程每一分钟,练习哪些技术,攻克哪些瓶颈;针对不同对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战术;反复观看、分析精彩比赛录像,发现自身漏洞,寻找对手弱点;为了加强某一个环节的技术,必须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

 

  当爱好变成职业,游戏也逐渐暴露出另一面的模样:艰苦、枯燥,必须伴随长久付出。如果不是因为对电子竞技的痴迷,和对职业的责任,多数人恐怕都无法忍受。

  足球运动员日常训练,需要练习体能、停球、传接球、射门等多种单项技术,这些都是比赛胜利的基石。“在总体训练思路上,电子竞技和其他体育项目大同小异。”刘源介绍说,但由于涉及较多专业术语,电子竞技项目的基本技术,没有别的项目通俗易懂。

  就拿英雄联盟最基础的战队分工来说,5名队员分别扮演5个角色,各自都需苦练一番绝技。有热情网友如此解释五人分工:“上路一个人(上单),中路一个人(中单),野区一个人(打野),下路两个人(ADC和辅助)。”

  没接触过游戏的,完全不知所云。成千上万玩家则会觉得,这点知识太小儿科。

  5名队员常年吃、住和工作都在一起,结成了亲密的战友关系,不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互开玩笑,谈笑风生,而且表现在比赛中,必须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紧紧拧成一股绳。团队配合,既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LOL和DOTA等电竞游戏吸引职业战队乃至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战训练必不可少。国内十多家主要电子竞技俱乐部经常交流,每周约战多场,有时候也和国外高手切磋。剩余还有不少时间,会上网和业余选手对战。虽然对手常常不堪一击,但职业高手同样能借此达到自己预定的训练目标。

  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寂寞的女人穿丝袜,寂寞的男人打‘刀塔’。”“不吃饭不睡觉,天天吃泡面,只顾玩游戏,忘了谈恋爱……”网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曲解了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生活状态。

  凌晨3时上床睡觉,中午11时起床,几乎天天如此。张宁过惯了欧洲时间,但上午有比赛时,又必须调回北京时间。

  除了作息不太规律之外,电竞职业选手的日子过得并不差。国内一些主要俱乐部大多在上海,他们通常会在城市副中心的繁华地段,距离轨交车站较近的小区里,每月花费数万元租下几套公寓。房型以三室二厅和四室二厅居多,队员们2人一间、6人一套。每套房聘请一名保姆,负责打扫房间,每天做两顿饭,伙食标准不低。费用均由俱乐部承担,队员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

  每年春节,有半个多月假期,其他时间几乎都在训练,每月最多休息一两天。在难得的闲暇时间,张宁有时会拉着队友去KTV唱歌,他还喜欢读悬疑小说,常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去经历激动人心的故事。

  今年3月,张宁报名参加了电视相亲栏目《百里挑一》,大胆向心动女生表白,还高唱一曲情歌《爱很简单》,大秀唱功。

  走上台后,张宁说了一段幽默的开场白:“比我帅的,DOTA都打得没我好,DOTA打得比我好的,都没我长得帅。”节目现场一名女粉丝认出他,惊呼“大神”,夸他在DOTA界的地位,相当于影视圈的刘德华。

 

  祝颂歌和俱乐部的许多同事喜欢运动,每周都会抽空,召集十多人甚至二三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去打篮球、踢足球。为数不多的锻炼机会,帮不了日益酸痛的颈椎和腰椎。这是电竞选手的职业病。有些俱乐部会购买单价一两千元的电子竞技专用椅,帮助队员缓解疲劳。好在大家都年轻,平均年龄20来岁,正是恢复能力最强的阶段。“其实很多行业都有职业病,我们的健康状况总归比出租车司机好。”刘源说。

  有趣的是,尽管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但绝大多数电竞职业选手,都不戴近视眼镜。

  名校毕业生甘当战队“保姆”

  乍一看,大连小伙祝颂歌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或者说,让许多人想不通。

  18岁,他高三毕业,以高分考取复旦大学法学院。

  22岁,出身公务员之家的他,顺了家人的意,报考公务员,以高分进入上海海关——每年竞争最激烈的公务员岗位之一。

  24岁,在海关工作不到两年,他发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在政府机关工作,毅然辞职,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回到老家大连,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主打商业官司。

  25岁那年,律所生意不错,每年都能接到大单,导致剩下的几个月特别空闲。祝颂歌开始接触英雄联盟。游戏水平纯属业余,但凭借出色口才和对游戏的深入理解,他尝试解说,在网上人气急升,迅速吸引众多粉丝。“我好像突然找到了成就感和真正的兴趣所在,感觉很兴奋。”

  27岁,祝颂歌关掉了律师事务所,回到上海,到iG电子竞技俱乐部应聘,专职当解说。起步收入不到原先的一半,但他做得很带劲。

  今年,他28岁,还在iG俱乐部,身份从解说转为英雄联盟战队领队和经理。带着一群比自己小八九岁的孩子,征战南北。既要照顾他们的生活,也要负责外出比赛、日常训练等事务性工作,身兼“兄长”“管家”“保姆”等多重身份。

  现如今,祝颂歌的收入状况,还没有超过他以前的工作收入,看似反常的职业选择,并非出于一时冲动,也不仅仅因为对游戏或解说的热爱。“电子竞技是绝对的朝阳产业,我目前没有找到任何一个行业比它更有潜力。”祝颂歌说,自己放弃律师老本行,转投电子竞技,就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的前途。“一场iG战队与WE战队的关键比赛,在腾讯直播的点击量高达500万次,受众人数丝毫不逊于一场热门足球赛。DOTA知名解说海涛在优酷上传了230个视频,播放总次数接近2亿次。”他认为,随着社会接纳程度的提高,电子竞技未来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甚至可能直接威胁现在的世界第一运动足球。

  像祝颂歌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在电子竞技行业并非个例。LGD俱乐部最近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领队,负责管理由外籍选手组成的DOTA国际战队。报名者踊跃,其中不乏多位大学毕业生。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计算机硕士最终胜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高材生落选,在他的简历上,列出了一长串参与电子竞技相关活动的文字介绍。

 

  过了黄金年龄,如何转型?

  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黄金年龄,是18岁到25岁,再往上就算老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30岁,年近而立,去和小十来岁的人同场竞技,赛手速,比反应,拼体力,自然会落下风。

  “这很正常,体操、跳水和游泳等项目,不也是吃‘青春饭’吗?”刘源坦言,“如果只是闷头打游戏,不思考不学习,不积累资源,等到退役时,就相当于废物。”

  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都面临退役后的转型问题。

  当教练、领队或经理

  在相亲节目里,心动女生问张宁:“如果你不再打职业比赛,如何规划未来?”他回答:“去游戏公司发展,或做教练、领队和经理,培养职业团队,还可以和赞助商合作推广比赛。”

  张宁所在战队的领队彭立,就从职业选手转向了中层管理岗位。他在一两年内计划结婚,到时候可能会离开电子竞技行业,另谋出路。

  刘源无疑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他打了3年职业比赛后,去了一家国际知名游戏公司,做市场营销,一年后转做更感兴趣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和培养年轻的电子竞技职业团队。

  转做电子竞技解说员

  一些职业选手转投解说界,大获成功,收入甚至赶超了以往当运动员的水平。

  在这个关注度约等于收入的年代,职业高手只能藏在虚拟游戏人物身后,当幕后英雄。解说员则因为频频在台前发声、亮相,更容易累积粉丝,活得比选手滋润。

  解说有更多时间去宣传自己,而职业选手既没有时间,往往也不擅长此道。当然,拥有很强游戏实力的选手,要想成功转做解说员,必须具备良好口才、自我包装等更多综合能力。

  开网店专卖延伸产品

  电子竞技世界亚军郭斌开了一家数码专营店;知名解说海涛的淘宝店月入几十万元;开网店最成功的例子,当属DOTA届曾经的职业高手伍声。

  他23岁便早早退役,转战商场,凭借出众的商业头脑,开多家淘宝店,卖衣服、鞋子、零食和游戏外设,吸引万千粉丝前来光顾,去年总销售额高达1400万元。

  借助名气,让粉丝心甘情愿掏钱,把个人品牌转为实打实的钞票,这就是伍声转型成功的秘诀。

  电子竞技和下棋本质一样

  ——专访ChinaJoy组委会副秘书长于昆

体坛网记者曹刚

 打电子游戏为啥也算体育项目?进入中国十多年来,电子竞技有怎样的发展脉络?职业化发展面临哪些瓶颈?记者就此专访ChinaJoy(中国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汉威信恒展览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于昆。

  早在2002年电子竞技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于昆便开始接触,并研究这个新生事物,对电子竞技以及中国的游戏产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他所在的汉威信恒展览公司,多次承办ChinaJoy,并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游戏产业支持奖”。

  抱团取暖

  近十年来,电子竞技在我国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赛事和俱乐部不稳定,赞助商热情减退,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管理团队。

  2012年,iG俱乐部牵头成立了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Association of China E-sports,简称ACE),由国内十几家电子竞技俱乐部自发组建而成。负责国内职业电子竞技战队注册、管理、转会、赛事监督等工作,并颁布职业联赛参赛俱乐部管理办法、职业选手个人行为规范等多个条例。

  从此,职业选手与俱乐部的合同关系更加稳定,相关权益更有保障,并有了固定的国内联赛——去年5月,ACE首届DOTA职业联赛拉开帷幕,在网络平台全程直播,冠军奖金高达100万元。最近,在位于宝山区高境镇的上海电子竞技运动中心,第二届职业联赛激战正酣。

  用手操作动脑思考游戏不都“玩物丧志”

  记者:2003年,电子竞技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承认的第99个体育项目,引来不少质疑声,有人觉得打游戏不能算体育项目,你怎么看?

  于昆: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有点疑问,不太能理解。后来去问CEG(China E-sports Games,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创始人之一的王漫江。他当时就反问我:“你为什么觉得它不算体育项目?”

  我回答他,电子竞技毕竟是游戏,归根到底就是“玩”嘛。他又说:“那什么不是‘玩’?围棋是‘玩’吗?象棋是‘玩’吗?其实围棋、象棋也是动动手、动动脑的事,没有跑、跳那么大的运动量。电子竞技和下棋都是坐着,你说它们有多大区别呢?只不过一个对着屏幕,一个对着棋盘,都是用手操作,动脑思考。电子竞技比下棋更刺激、更激烈,更像体育运动。”我就这么被他说服了。

  记者:现在大家经常把电子竞技和“沉迷”、“网瘾”画等号,你觉得呢?

  于昆:沉不沉迷、上不上瘾,说到底取决于个人的自控能力。不能把游戏等同于“沉迷”和“上瘾”,只能说游戏这种形式,更容易让人喜爱。

  游戏类产品,在国外一直被用来开发智力和放松精神。衣食住行之外,“玩”也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求。所有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都喜欢玩嘛。电子竞技类游戏恰巧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游戏,放了学经常去和小朋友跳跳绳、丢丢沙包,再后来,就流行街头游戏机和红白机。

  现代人活得很累,特别需要一种放松的介质。选择游戏,本身没问题。但游戏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根深蒂固就和“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产生偏见的根本原因。

  游戏能锻炼思维敏捷度和动手能力,但必须控制好度。毕竟只是娱乐,有助于放松。人不能一直放松下去,该认真做事的时候还是要全力做好。

  起步良好发展缓慢国内电竞大起大落

  记者:最早接触电子竞技市场时,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于昆:那是2002年前后,电子竞技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受到多方的强烈关注,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爱好者、赞助商,游戏产品、软硬件等都很火。利好消息多了、关注度高了,整个产业发展得比较快。

  没过多久便推出国家认可的电子竞技赛事CEG,并初步确立俱乐部制。很快,国内成立了近10家俱乐部,天津、四川、湖南都有了电子竞技俱乐部和专业比赛场馆,北京还举行了一次全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老板的会议。可以说,中国电子竞技的起步很好。

  国内外不少电子竞技赛事,像ESWC(Electronic Sports World Cup,电子竞技世界杯)、PGL(ProGamer League,职业选手联赛),也从那时起相继出现在中国市场。

  记者:进入中国十多年,电子竞技的发展情况如何?

  于昆:在中国发展十多年来,电子竞技经历了从顶峰到低谷,现在又慢慢向上爬的过程。

  起初几年,新的电子竞技产品非常少。大家打了许多年,还是只有星际、魔兽、CS(Counter-Strike,反恐精英)等老游戏,获奖者也无外乎SKY(李晓峰)等几个明星选手。

  新行业缺少新鲜血液,发展就比较慢。我觉得从2005年,SKY代表中国拿到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电子竞技大赛)魔兽项目冠军起,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电子竞技比赛很依赖赞助商,像Intel、AMD、nVIDIA等跨国公司,起初几年赞助较多,后来力度骤减,直到暂停,导致ESWC、PGL等赛事由盛转衰,因拉不到赞助而一度停办。

 

 

 

 商业开发市场突围产品摆脱赞助依赖

  记者:你刚刚提到,现在电子竞技业又开始慢慢复苏,复苏的契机是什么?

  于昆:在电子竞技行业,一旦有新产品进入,原有格局就可能发生改变。老的明星玩家不熟悉新产品,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新生力量就容易加入。这是行业重新起步的环境基础。

  前年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英雄联盟)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更早一些、风格相近的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远古守卫)也是一款里程碑式的游戏。它缘起于玩家IceFrog开发的一张魔兽争霸3的地图,虽然全球玩家都在拿它打比赛,但缺乏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没有盈利点。LOL恰恰弥补了这个缺点,在商业开发上独具优势,并带动全行业发展。

  比如现在影响力很大的西雅图百万美金邀请赛,就是DOTA2的开发者组织的;代理LOL的腾讯公司也在国内组织了不少比赛。从表面看,高额奖金是开销,实际上都是商业宣传,有助于游戏推广,而且比花钱打广告的效果好得多,不但吸引媒体,还收获品牌效应。

  空中网代理的坦克世界也在组织全球赛事,我觉得这就对了,以前只靠赞助商那一条腿走路,现在把电子竞技产品变成盈利项目,把过去完全依赖赞助商的电子竞技比赛变成商业行为,才是两条腿走路。

  青春难驻光环易逝辉煌莫忘背后辛酸

  记者:你认为我国目前电子竞技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困难和瓶颈是什么?

  于昆:我国的电子竞技职业化刚起步,从业人员和职业选手都比较少。学生想接触电子竞技,肯定都是放了学,晚上偷偷摸摸玩,因为现在的普遍观念还是“天天对着屏幕不好”。

  我不知道我国现阶段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具体数量,但估计也就上百人,最多三四百人。国内稍微有点规模的职业俱乐部也就十来家,每个俱乐部十几二十人。电子竞技毕竟是游戏行业里的小众,没有一批通过打职业比赛获得成功的案例,退役后也难寻好的出路。

  记者:不少孩子梦想成为电子竞技职业选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于昆:我觉得这很可能是孩子们仅凭热情做出的决定,应该冷静思考,想得长远一些。电子竞技的职业寿命很短,一般只有3年到5年。你还可以热爱它多久,以后能不能靠它去生活,都需要好好考虑。

  目前在这个领域,有些明星选手靠打职业比赛获得高收入,改善生活,在上海买车买房,容易吸引年轻人效仿。不过别忘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

  虽然现在不少职业选手都能拿到稳定工资,不必像早期玩家那样,依靠奖金生活,但这样的工资能拿几年?第一,一款游戏的寿命有限,一般5年以后,关注度就会下降,比赛就会越来越少;第二,人的精力和体力必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高对抗下的良好状态,能保持多久?

我建议,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别只看到眼前的战果辉煌,多想想成名背后的辛酸,想想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都想清楚了,就放手去做。

 

在理想与现实、热情与失落的矛盾之间,电竞选手在艰难前行。

0

共 8583 次浏览

全部评论

  • 楼主

    回复12楼:不能总是往坏的方面想,其实高水平的电子游戏是可以锻炼意识...

    没错!

    1014楼    回复 0

  • 作为学生,游戏和学习应该很好的结合,才能是自己变得更好。

    1013楼    回复 0

  • 不能总是往坏的方面想,其实高水平的电子游戏是可以锻炼意识和思维能力的。

    1012楼    回复 0

  • 对于职业的选手来说,这是他们的工作,而不是沉迷。

    1011楼    回复 0

  • 电子竞技就是吃年轻饭的,等到年纪已过,想转行都没机会了,风险大。

    1010楼    回复 0

  • 哪个行业能赚钱,哪个行业就会有人去做。

    1009楼    回复 0

  • 怎么说,大部分人投身电子竞技行业是为了赚取利益,但是少数一部分人事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电子竞技梦,向往着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感觉。

    1008楼    回复 0

  • 这样是一项体育运动吗,这可对身体不好。

    1007楼    回复 0

  • 高手毕竟是少数,冠军也只有一个,这真的是一种有挑战的事!

    1006楼    回复 0

  • 世界第一,收入也不是很高,要是足球是世界第一的话,那还了得!

    1005楼    回复 0

  • 这种需要天赋,没有天赋的还是老老实实做一名业余爱好者吧!

    1004楼    回复 0

  • 这样天天在电脑面前持续10多个小时的训练,真的很伤身,还是得多去户外运动!

    1003楼    回复 0

  • 怎么可能撼动足球在体育界的声誉,这有点夸张吧!!

    1002楼    回复 0

  • 电子竞技已成了个行业,真是不知道,也很难让人想象!

    1001楼    回复 0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