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找过的工作

曾恋帜2013-06-30 14:14:13 15 3128 0

2006年的6月,我从一所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一个就业很有难度的专业。那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很困难了,班上有差不多一半同学去考研了,剩下不少专注于考公务员,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专心找工作。像我们这种专业,虽然学了很多门学科,号称“万精油”,但没有任何一技之长,找工作也就只能往销售、培训生、行政助理、人力等岗位去,而行业就更加不用想了,只要有岗位就去了,哪还有什么可挑的。记得当时班上男生主要都去做销售了,有卖电视的,有卖奶粉的,有卖空调的。在当时看来,只要有一份工作,工资上还过得去就行了,根本没什么可选择的。当时大家找工作,基本就是看工资。

我由于一早就打定主意找工作,所以准备的还算充分,积极参加一些校园招聘会,在大四第一学期,我记得是11月份就顺利找好工作,安安心心等着毕业。当时找了一份IT企业做销售,工资是3000600元补助,当时这工作已经是班上最好的了,我觉得还算满意,毕竟还只是试用期就有这么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我签订完三方协议后,用人单位组织了体检,我却因为体检未过而解约了。具体是心电图有早搏因此未通过,说是销售岗位经常日夜颠倒,加班常有,怕我心脏不好,不小心一命呜呼了。

大四第二学期开始后,我又开始找工作了,依然没什么目标,只要工资给的可以就去,后来被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录取了,试用期3000,工作岗位叫做商业管理,看起来跟自己专业还沾点边,其实完全不那么回事。

为了这份3000元工资的工作,我进入了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做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工作内容,大学所学在真正工作中完全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一开始完全是打杂,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无所事事,持续2个月后终于安排工作了,所谓商业管理,就是招商和运营而已,我被安排做运营。运营说白了就是对公司租出去的商铺进行管理,主要工作就是收租,商户每月的租金回收情况是我们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波澜不惊,毫无生气,唯一盼头就是每月发工资那会,头三个月每月到手2千多元,试用期结束涨了一次,大约半年后又涨了一次,税前已经4500了,毕业还不到一年。

工资的增长并没有让我觉得踏实,因为工作内容实在太无聊和平淡,于是我决定离职。离职后又回到原来那个IT企业,这回体检过关了,从此进入IT行业做起销售至今已经6年。在进入IT行业后,工资早已超过原来毕业那年水平,可自己回想起来,有不少需要思考的地方。

其一,中国教育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大学教育似乎与社会脱节一般,毕业的学生们除了部分特殊专业外几乎都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对于很多上大学希望将来有好出路的学生情何以堪。

其二,大学生找工作盲目无方向,就如自己当年一般,只看工资,不看行业发展、职业规划,结果是浪费一年时间,对后来的工作几乎毫无帮助。

然而现实如此,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奉劝大学生一句,定好目标,规划好发展,不看重一时的得失才重要。我自己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一直随波逐流,缺乏职业规划,毕业这么多年都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想起当时和我一起加入房地产公司的哥们,负责招商工作的,坚持到现在也已经是部门经理了,发展不错。所以,找好方向后,坚持也很重要。

    一通胡言乱语,希望不要贻笑大方。

职位推荐

   分享到:

他们都在说(共 1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