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容易,告诉你该如何高质量跳槽?

走钢索的杜小本2014-10-27 06:35:33 1 2205 9

  对于很多职场人士来说,“跳槽”,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了一件稀松平常之事。近日,某社交网站发布的入华以来首份职场调查《中国职场人士跳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跳槽已经成为常态,平均时隔为一年半左右,频率显著高于美国。同时,据一项网络上对往届90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90后职场新人已跳槽或者有跳槽想法的占该人群调查总数的90%,跳槽活跃度显而易见。

  其实,跳槽也有很多学问,如果你也准备跳槽,不妨跟我们一起做做功课吧!

  跳槽给自己一个合理理由

  跳槽的理由很多,为金钱、职位、工作环境,或是为自己、家人等,应有尽有。那么,这么多的理由,究竟哪一种才算是合理的呢?

  相对合理的理由:

  1.职业发展规划。是用人单位比较容易接受的理由,也是职业咨询专家普遍认为合理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为职业发展方向调整而跳;为职业发展空间、平台而跳;为职业发展机会而跳;

  2.企业文化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企业文化。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就会缺少凝聚力,造成管理的混乱。另外,作为职业者,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就很难在这家企业得到认同,也就没有发展机会。

  3.无法解决的个人原因。很多时候,个人问题会成为不得不跳槽的原因。比如婚姻家庭,如果你的家庭和工作产生了矛盾,当然不能为了工作而牺牲家庭,此时跳槽就成了最佳的解决方法。

  相对不合理的理由:

  1.追求高薪: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跳槽理由,却也往往是跳槽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个理由的对与错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建议跳槽前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个评估,切忌盲目追求高薪,更不能为了高薪而牺牲整体职业规划。

  2.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和谐包括与同事、老板关系不和谐,这种情况确实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跳槽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如果目前的工作各方面都还不错,仅仅因为人际关系而跳槽,对自己来说,应该算是一种损失。

  跳槽的注意事项

  如果你希望一年后换工作,千万不要等到一年后才开始做准备,更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公开的招聘信息或者猎头公司的电话。成功的跳槽需要主客观因素的契合,即使你有愿望、有能力、也很努力,却没有采取合适的办法,一切也是枉然。为顺利、成功地跳槽,你还要掌握几个注意事项。

  1.不要让现在所在的公司知道你要跳槽的想法。一旦被公司知道,就可能会对你有所提防,一般不会再委以重任,晋升加薪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了。

  2.不要辞职以后再找工作。找工作中的很多因素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没人可以确保自己一定能在某个期限内找到合适的工作。辞职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会影响心情,打击自信,说不定就随便接受一个还不如原来的工作。在没拿到新单位书面录用通知之前,不要辞职。世事难料,口头的承诺不保险,白纸黑字的东西比较可靠。

  3.找工作期间尽量不要影响当前的工作。不要新的工作没找到,又丢了旧的工作。

  做好跳槽后的心理准备

  如今,跳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换工作之后,多数人的心态也要经历几个必然的波动。

  1.蜜月期。对新工作的憧憬会让人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一旦求职成功便信心满满。这一阶段就像新入职一样,对工作充满热情,干劲十足。

  2.受挫期。时间长了,当发现工作和预期不一样,自己并不那么重视时,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产生受挫心理。

  3.低迷期。累积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让人后悔、迷惘,甚至想再跳槽。此时,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转移生活重心,比如降低对收入、职位等的预期,培养一些业余爱好等,而不要沉迷于抱怨、懊恼之中。

  4.着陆期。经过心理考验,多数人会对工作渐渐领会,逐渐融入新的企业文化,客观看待得失,在心态上开始“着陆”。此时,要及时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试图一步登天,而要多向老员工学习经验,给自己“充足电”。

Ta的文章

职位推荐

   分享到:

他们都在说(共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