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准时就是迟到,你赞同吗?

无处安放的青春2014-07-25 13:55:17 1 1492 5

  在办公室里常常提及到工作中的其中一个理论:准时就是迟到。这句话常令一部分的人不太理解,也经常听到别人说这是什么歪理!但我绝不认同这是不正确的行为或习惯,在我职业生涯的数十年来坚持的理念,从不找任何借口去准时,因为我认同准时就是迟到。


  在业务开拓拜访时,通常会提前去了解由始发到目的地的行车路程需要的时间后,到正式的出发时便会提前十五分钟起程,因为途中可能有机会出现突发情况。再者,在拜访前也需调整心态和稳定情绪,作好心理准备才能有更好的表现,如能在十分钟前抵达接待台,把心态心理调整好,那么拜访时一定能事半功倍。

  在上班时,如能提前把工作安排好,为自己制定好当天的计划,到工作开始时便能的有条理有序的工作,总比一些员工很准点的回到公司,匆匆忙忙的在上班时才吃早点,之后便东摸摸西碰碰,没重点地运作,而时间就悄悄地溜走,更常抱怨工作多永远也做不完。

  观察到同事好像很清闲的工作,但效率就很高,我常问为什么?当留意到他们的工作习惯时才发觉有高效率的同事通常是较早回到公司,准备好日程表,到晨会过后便能马上投入工作,很有效地分配时间,安排工作的重点,这样效率一定会提高。

  也观察到另一类型的同事匆匆赶回公司为了只是不迟到,当开早会后,便匆匆把准备好的简单早餐塞进肚子就开展工作,见招拆招,像无头鸡一样!这样的工作方式哪能够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这就是工作习惯和态度不一样的结果吧!

  在生活中也都是一样,谁会愿意与一些经常迟到或到来时匆匆忙忙气急败坏的神态和模样的人交往,这样的方式让对方也会感受到不太舒服的!准时就是迟到——我理解和定义为;当到点时我们应该是已经心理和心态调整好去处理到点的工作和事情,而调整是要在到点前的时间内安排,我们在处理工作和日常的事情时也应该换位思维,为自己着想,为工作拼搏,为专业而对自己多一点点要求,那么在准时前提早十多分钟调整一下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太矫枉过正那也不是必须的。坚持准时就是迟到的理念,我相信你一定会人缘好,事业成为有成。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要知道,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因此,在刚开始时就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这场马拉松比赛还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时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认真努力很快就能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这时再想胜出就不容易了:要有很强的坚韧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这个世界的规律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会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会骄傲自满,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失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像斗牛士,不急不躁,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

  最终的决赛来了,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一样,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当然,在此之前,你要想清楚,你要的是什么?

  大多数人惟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越是焦急,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处理的事分为“重要”和“紧急”,如果不做重要的事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看病则是紧急的事,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想不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你的目标应该有多大?

  中国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不同:中国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而国外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会买彩票中500万元,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现实”一点。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开心,但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而不是像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时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吗?这种日子好过吗?

  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人总是会遇到挫折,总是会有低潮,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要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职场励志)

Ta的文章

职位推荐

   分享到:

他们都在说(共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