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如果想得到上司的青睐和自我增值,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但是在公司里,特别是在外企,工作繁忙压力大让人烦躁不已,怎么样才能让你在一众同事中脱颖而出?提升工作效率。
职场步调快速,为了要跟上一波波的竞争潮流,员工生产力成了各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要如何维持一定水平,甚至进而提高生产力,这不但是人力资源部的追求,也是每个员工应该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作压力之下,比较普遍的方法是用意志力坚持。比如快点完成这个项目可以有一段休假时间,或者加薪升职,或者是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赞同等等。这是使用外在的激励使大脑保持短时间的兴奋。
对于应付紧急工作的时候,这个方法很管用。但是人脑不是机器,一旦时间的战线拖得过长,大脑便会加倍疲惫,从而使我们增加犯错的几率。换句话说,可能你的工作是白做了,甚至不得不增加额外的纠错的工作量。短期的打鸡血不能频繁使用,对于每天繁重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员工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个人的工作效率才是彻底的治本方法。
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分门别类。
先按截止时间分类,再按对口部门或者工作项目列个清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自己清晰明了地知道,有哪些任务需要在什么时候完成,需要找哪个部门。
当大脑只收到一团模糊的信息是需要完成大量工作的时候,人体会产生一种不能抑制的焦躁感。这种感觉会让你整个人都很烦躁,这会影响你完成工作的质量。如果大脑能够清晰地知道所有的任务和任务进度的时候,整个人会变得清明起来。哪怕这些任务量是不变的。其次,把每项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是需要分步骤完成,然后你需要把每个步骤中的要点弄清楚。比如要特别注意哪方面,或者需要和某个部门合作才可以完成,难点在哪里,有哪些资源可以用等等。
在职场上,很少有全部是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他人合作的任务,也很少存在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把这些相对复杂的工作拆解成几个小项,能够更好地掌握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进度。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个人的做事逻辑条理,这条总是收到上司的喜爱。谁不喜欢一个条理清晰的下属呢?
再次,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要么绕过去,要么学会利用资源。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是常有的事情,怎么解决难题是每个职场人生存的根本素质之一。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老生常谈的两条路径:绕过去和利用资源解决。
这两条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在这里要点明的是,绕过去代表重新设计你的思路,或者是先做其他的、可以完成的部分,过一段时间再来解决。利用资源,很简单,你的上司、同事、以往的工作经验、更好地了解整个项目的过程和目的都是一种资源,看你怎么用。
切忌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求助于上司,也不要自己无计可施的时候还逞能不敢告诉上司。前者会被认为没有能力,后者会被认为耽误事。两者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最后,学会在繁重的工作中找乐趣。工作是繁琐的、繁重的、烦人的。如果你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去完成工作,哪怕最后完成地很好,长期下来,对个人并不是一个好事。因为你给了你自己一个信号:压抑。你是在压制自己的本性在工作,好比在水中憋气的行为。如果一项事情不得不做,那么学会找乐子吧。比如完成这项工作又学到了什么;完成某项工作后,给自己一个奖励;或者在下午大脑昏沉的时候,来一杯喜欢的咖啡or奶茶or饼干等等。适时给自己一点奖励,不要长期绷得很紧。俗话说,刚强易折。
以上几点是教你怎么提升工作效率的要点。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并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随时调整。知道怎么提升工作要点是一方面,在实施提升工作效率的计划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就是开始行动。虽然看似简单,但开始动手进行一项工作往往是最困难的,使得人们常将注意力转移到琐碎的工作上,避开最重要的部分。
幸好心理学上有种叫做蔡格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的概念。当人们手头上尚有未完成的任务时,蔡格尼效应会使人们感到焦躁不安,迫使我们尽速完成工作。
另一方面,也要推翻以往时间管理的观念。某些知名音乐家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花上大把时间练习,而是他们练习得更从容。研究发现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大致采用每次工作九十分钟,休息十五到二十分钟的制度。他们不分散精力,而是在短暂休息后,接着一段段密集的工作。无须依靠意志力,他们仰赖的是作息和规律的时间安排。
此外,制作责任表记录工作,表格分成两栏:一栏记录时间、另一栏记录完成的工作。透过责任表实际评估工作进度,不只能藉此防止意料之外的延迟,也有助于避免无需动脑的小工作。
最后,尽量避免一心多用。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必须完成许多工作,但是,切忌一心多用是大忌。在心中保有清楚的目标以及行动计划,你的生产力等级就能飙升到新高。
都说职场如战场,分秒必争。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学会管理时间和计划性工作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法宝。另外,也不要忘记适当休息,无论是大脑或者是身体都需要适时充电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