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的专业入门】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行一定决定生死吗?不一定!
印象深刻的是一进大学,1995年,仅仅属于很小很小部分学生范围的我,一进大学就有一种压力,并伴随整个大学生涯。
因为,我并不是免费大学生,而是自费生;尽管当时连一些高校刚推出委培、自费时,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但我还是报了信息专业的自费生,原因嘛,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我高中时读了托夫勒所著的《权力的转移》(1990年力作),当然,也看了他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力作),觉得应该学习信息行业;二嘛,就是觉得航空那么落后,应该去那里转悠。
但世事捉弄,报考的航空学校没能被录取,却进入了重庆交通学院的现在的所谓土木工程专业。尽管我当时填报了该校《交通与民用建筑专业》,但我并没报这个学校的自费生;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报名看到有建筑两个字以及加了交通两个字觉得更全面些,以及另外因为第一年高考没通过录取分数线,到珠江三角洲逛了半年,做过几天建筑工人,觉得建筑师傅站那里指令人干活蛮神气的,就想做这个行业;其三,初中数学张老师曾经在89年之前学潮动乱前劝导我们无心思学习的思想冲撞、混乱、迷茫的懵懂少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中东人有钱,亚洲人去打工,但中国输出的劳动力是最辛苦的建筑工人,而日本人却是建筑师,体力劳动强度与待遇成反比,当时并不明白这个是什么意思,也不觉得钱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但电视电影和书本中我早已建立的特别讨厌日本侵略者的观念,我觉得就应该比他们强才行,当然,这个也是报名建筑专业的一个理由,尽管没想过能否读这个专业,毕竟不是最喜欢的专业。
题外话:前面一年报专业,我的成绩一直不稳定,但最想去合肥读中国科技大学的信息专业,刚推出自费我就报名了,当然,没通过录取(因为类比现在的话,中国科技大学的一本的自费生录取线都得二本线,即那时叫重点本科与一般本科)。
【迷茫的求职路】
路在何方?对OR错 谁人知?世上走的人多了,拥挤;不妨走走荆棘小道!小道都没走通时,其实,自己敢于闯一下,也何尝不是一条道?
其实,与其他安心读大学后自然有工作的同学和校友相比,现在想来,我的大学其实真过得有些觉得遗憾。因为,那时是分配的年代。只要进了大学门,就不愁早期城市或者工厂孩子们都能想象到的父母和前辈份那样分配了工作后就有食堂吃、有房子住、有按月固定工资钱买好东西吃的梦想般神仙生活;并且,按照父母年代的传承想象得到的是“还非常稳定”,说白了,那时知识份子与农村对比的话,真叫天上与地狱般差异,当然,后来的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我们国家的“二元结构” 阻碍社会整体进步的户籍制度形成的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剪刀差”。考上大学,农村娃娃被别人赞赏的第一话话就是“终于吃上供应粮了!”那份荣耀,真好象中国的航天飞机第一次飞上天一样。农村父母,甚至包括城市父母,在旁人面前就可以套电视台词了“我骄傲”,当然,只因家里考试成绩出了个知识份子。
而这一切,因为分配政策不明朗,学校对我们仅有的几个自费生的回答也非常干脆:等其他人都分配完了,剩下有工作岗位的话,就是你们的了。这,父母内心因为转移出农业户口为非农户口而并不关心。但我深深知道,其实,我就是那所谓的“三等公民”而已;在同学的眼中,我这种还抢了他们饭碗一样,当然,他们内心确实是看不起我们这种欠分钱补的人,自己心里有数即可。其实,就这样迷惘地度过了几年大学生活;当然,也曾经想转变过,至少是让同学的白眼 一些,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当时觉得只要再次成功,也就改变了所有问题,并包括那么脆弱的一点儿自尊。
事,并不在人为啊,并没考上。基础课程除了政治远超过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数学和英语都差了几分。这个时候,找工作的压力跟着就来了。
其实,那时最后一学期都是毕业论文答辩课程,说白了就是实习后去单位上班了。实习,有些人眼中就是玩耍,有前期成绩资本的确实是这样;但我的话,还得尽量找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包括大学期间暑假都找单位去勤工俭学,当然,我主要还是想学到知识和经验,也在为未来的找工作的迷惘减少一些压力。
求工作,其实至少80%的同学,在大四的上学期即春节前都搞定了。一部分是家里面找到了,一部分是学校里面来的单位都推荐出去了。我嘛,其实还没工作。后来尽管通过校友找了一份施工单位,并对方已经签约了,我后来没去(那个工作在外省,后来那个省份的本省学生回去了;当然,我都好后悔通过校友让同学另外谋取出路),而是继续找本地工作,那时想留重庆了(理由嘛,非常简单,就是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时候,从政治课程中读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觉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地)。
其实嘛,过年我还没回家,一个是考研考试时间比较晚而不能那么早走;另外就是介绍了几个同学到师兄的一个工地帮忙绘制竣工图。
我在考试完之后,即将回家过春节了,我就制定了一个自己找工作的计划。当时确定的单位其实蛮简单的,一个是重庆市政主管的下属咨询单位,一个是重庆交通局下属的施工单位,再就是重庆公路局下面的施工单位。
第一个单位只是听说外省的同学都去成了,我也想去试一下,没想真成,毕竟不了解;第二个单位是比较想去的(但难度大很多,可能得自己交钱,那时也就是户口的因素,我是自费,需要交2万左右的入城费),第三个单位觉得是最有把握的(主要就是到学校见面会的时候,对方业务老总看了我的实习简历比较丰富而偏向用我,且我本来就是本地人;但因为学校另外一个同学搞定了那单位同时来见面会的人事主管领导而录取了外省的同学,其实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蛮不错的。这也差不多是与我之前签约外省单位的情形复制了一遍。)
如果说,你相信上帝的话,上帝就神奇。尽管我不信上帝、不相信如来佛,更不相信玉皇大帝的神话。尽管无神论的我当时还是怀疑是否真的有上帝的存在。因为,去第一家单位,谈了不到半小时,结果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老总,刚好从外面回来;负责招聘并与我谈的办公室主任立即问我是否愿意,我当时都傻眼了,只能说愿意,毕竟,我不能在春节前没搞定工作而回老家农村面对父母啊,那个时候的内心焦虑真的是鸭梨山大啊。结果,最不认为也没打算真去的单位,对方老总立即签约了,当然,我也就立即签约了。工作总算落实了,尽管我都弄清楚这个单位的情况。因为,那时的学生,没有网络,根本不了解单位的真实情况。
当然,那时也知道,最好的单位是市里面一个投资公司,其次是交通局下面的投资公司,第三当然是交通局里面的监理公司(这个单位很难进,传说副局长以上级别的直系亲属才能弄到一个名额,当然,前面就更好了,第一个单位好象我一个同学的亲伯父当时是重庆一个代局长的厅级干部都无法把他弄进去),最后嘛,当然是三流的单位了,自然是各种施工单位了。设计单位嘛,毕竟我不喜好,就没列进来了。这个前三名的对比判断标准嘛,当然打听清楚了,其实就是一个待遇高低而已。
其实,这个时候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回到家,与长辈探讨工作的事情,完全超出我的思考能力。在外地工作的爷辈直接就一句话,就是选择地点还是选择票子的问题。我姑爷只比我大几岁,说出来就更吓人,你根本不要想在一个单位能呆上一辈子,现在的社会,你能确保三个单位度过工作年限,就是奇迹了。当时都觉得他蛮反动的。现在当然还是他为正确的。
【人算不如天算 天无绝人之路】
工作单位,可能很多个起点。点连点成线、线连线成折,就转出了人生的路。只有僵化的思想,没有僵化的道路;思想有多开阔,汗水有多少付出,路就有多宽。
这时,一些童鞋肯定在羡慕我了(心理嘀咕:那时工作真好找啊,现在的天怎么那么蓝(难)啊)。其实,这只是麻烦的开始。
首先,签约的单位,属于中小国营企业,春节后即大四最后一学期时,政府改革的政策落地到重庆了,全部推向市场。首先,咨询业务和监理业务分家了,意味企业的业务当时常规监理业务没了,或者只能与其他大的监理公司合作弄些业务做了。其次,以前计划管理委员会(那时计委基本上直接委托咨询业务给该单位)的业务也因为放开中小国营企业,一些新的咨询公司成立(朱总理放开中小国营企业同时启动大量中介咨询类企业的鼓励发展),市场化竞争了。当然,可想得到,月薪水也就从所谓的1000-2000元,突然下降到1000元以下;年终奖金嘛,我们进去的刚毕业学生还是股东呢(实际上是小型股份公司或集体企业了),但年终奖金也就一两千块过年,那时,对于心里面想的一个月市场高的地方在2000-3000元了,内心的平静又被打破了。其实,我的目标也不小的,还在学校就定的目标是毕业5年内月待遇一定达到5000元。差距太大,生活压力来了,刚毕业,那么少薪水,抚养父母是没可能的了,但至少得把18岁后成年了的消费(含学费)归还父母啊,这个是读书时谈拢了的,这个是家庭教育观念;更严重的是,谈恋爱都成问题了,理由简单得很,收入太低了。
当然,我在公司总部呆了两个月就去工地了(从事监理工作)。稍微好些,毕竟这个行业,工地是包吃住的。当然,在重庆总部中午包吃,住宿是公司解决,即使这样,年轻人还是觉得落差太大。毕竟,那时重庆还没真正启动西部大开发的投入,至少市区都还没开始见到大量真金白银的投资进入。
不过,工地还不错,从事的是特大桥的监理,主跨288米钢管砼拱桥,当时亚洲排第二。能毕业就参加这么大的桥梁建设,觉得蛮有自豪感;并且同时还管了一座非常漂亮的独塔斜拉桥。快乐冲淡了压力。
但,工作中的事情变故,刚毕业半年的春节后又回到了公司总部。这时,已经有一起进公司的校友离开了,逐渐地,大家都开始为生计奔波了。我嘛,很多人都问我肿么办,其实,我那时已经在学习兼职设计连续刚构桥没找到机会而参加了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设计。觉得蛮充实的。
但是,设计时,才发现,太多的东西不懂,除了会在老师(一个教授的带领下)的指导下计算结构受力外,所有的结构尺寸,特别是施工大样图的详细设计,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也根本不知道如何画多大的尺寸合适,这个可不能乱画的。
于是,我毅然决定辞职。当然,仅仅一年前户口还那么重要,我根本就没理就离职走了。当然,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我曾经到过珠江三角洲,根据社会经验,以及高中时期读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倡的政府要“牵着牛鼻子走”指导思想,我觉得户口这个玩意儿不可能长期能约束到我(我这个事情当时在公司都成为前同事的一个笑谈,很多旧思维的同事都嘲笑我户口都不要了,认为我胆子太大了)。
于是,我就通过南方的同学,联系到了广东的一个民营施工单位。目标嘛,就是认为要在这个行业混,不做施工类工作,根本无法真正掌握监理业务的重要知识,也更不能从事设计工作。所以,我基本上是完全规划了新的人生路。不是待遇决定人生,不是单位决定人生;决定你的,只有你熟悉行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积累专业经验,才能混得下去,根本不要谈待遇高低,若没学到本领,连生存下去都将成问题。工程责任那么大,频繁地现场解决工程具体问题,需要不断地做出科学决策,不断地消耗自己完全空白的专业灵魂。
当从事了一个完整项目的施工项目后,幸运的是,这个施工单位刚好是民营投资主体参股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商本身也参与了施工承包业务。然后,该民营投资企业又投资新的高速公路,我就又因为这个施工项目的管理成功而被调到新的投资公司去了,为完全民营投资主体的大项目,投资超过100亿的大项目。这个期间,已历时3年的沉寂。
难能可贵的是,之前在重庆最难进去的投资公司(业主单位),现在没想到三年后原来是这么容易了(国家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带动作用,远大过自己私下通过关系寻找工作的效果)。当然,待遇嘛,也就完全不是之前那么层次,刚毕业在1000元左右彷徨、忧郁;到施工单位因为是南方,待遇在3000元左右;到了投资公司,直接都10万元左右的年薪了,当然,还只是普通职员。2004年,却大开眼界了,原来民营高速公路投资项目公司的总工程师或者副总级别(投资公司)可以达到100万元左右的,不仅仅是我们民营企业打工者,就是当时沿海省份交通厅行业内的人士都传开而傻眼了;中层管理人员年薪30万元左右摆动。这一轮投资,就是胡温时代的到来。
当然,没有施工管理经验、没有监理工作管控经验、没有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没有综合学科类如信息化企业管理知识,是很难胜任投资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的,真可谓“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歌》”
伴随2004年投融资体制在高速公路大规模放开,领航交通行业的改革走向了深入。
当然。接下来的两三年(2004-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完全放开,远远刷新高速公路行业这个待遇,接近同级职位的集团地区级领导人员含奖金的年待遇已经逐步开到400-500万元了。
当然,随着这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扩大后,经历了“11.5规划”,现在还有一些高速公路项目在收拾剩下的一些收尾工作。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主干交通网络基本建成。
不过,这个行业市场容量扩大之后,企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就特别明显了。懂法律知识、商务知识、经济知识、专业经验、管理经验的建造师,也从施工单位之前2000年的年薪5万元左右增长到了2012年的30万元左右了。投资80亿元以上的投资高速公路的项目公司总经理也从年薪50-80万增长到了80-200万元了。随着投资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兴起,投资监督行业也方兴未艾,投资总监或者管理总监职位也从无到有地年薪达到了30-50万元,审计行业在高速公路行业抢先实践到了由事后财务审计转变到了以投资过程管理事中审计并甚至达到了投资经营管理理念的事前审计为主了。当然,本人有兴从事了这个超前发展的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并不断继续努力奉献着逐步暮年的豪情。
若在2020年达到中国GDP总量80万亿元规模,本行业待遇预期将至少达到项目经理年薪在50-60万元,领先型企业的大项目高速公路投资项目公司总经理年待遇预期在150-300万元。
当然,国家于2013年6月份批复了扩大总公里数规模版本的“高速公路12.5规划(我国截止2012年底通车总里程9.6万公里,已超过美国现有洲际高速公路总里程的9.2万公里;另,我国“12.5规划”为2030年由之前规划的总里程8.5万公里增加了2.3万公里达到11.8万公路,将超过美国现有总规模约10~11万公里而成为全球第一)”已经出台。这个行业,已逐步从青年期进入壮年期。同时,国家已经吹响了铁路、市政、港口、航空、机械制造(军工)等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集结号角。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辛苦同行们,这个行业的青春,应该具备足够的空间,容纳你们的青春。也包括我们这一代人的逐步残年。
【那些感慨 那些期待】
路,是可以顶层规划的,规划是可以很“潮”的,管理将是3D动态模型全仿真信息化的。路,就在脚下!走的人,得有榜有样,跟随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你跟上了吗?
1994-2003年,亚洲1997年金融危机,基础设施行业,特别是中高速公路行业,带领大家走出了基础稳定的道路。
2003-2013年,全球2007年金融危机,基础设施行业,4万亿刺激,包括高铁为主并高速公路大力扩张,在全球通货紧缩期中国走出了最稳定的道路,总量规模已经排名到世界第二,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数也排名到世界第二。
2013-2020年,预计2016-2018年的全球新一轮经济危机冲击,将仍是中国的基础设施行业带领中国走出全球新兴大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2020-2050年,预期制造业自主创新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必将为机械设备制造业提供广阔的试验平台。这一切,都在延续着邓公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沿海具备改革开放条件承接世界加工业转移的机遇,第二步西部发开发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产业转移并实施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包括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深化发展)的和谐之路(中西部仍是高速公路建设期),以及第三步结构升级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划70年民富国强之路(1980-2050年)。
新一轮国家顶层设计,已经筹备着(预期18大三中全会至四中全会即2013-2014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总体规划到2070-2100年)。大家应有足够勇气,象刚入学的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每天应该都有新的知识收获,认识新的同学和老师、朋友;每年都有新台阶上,拾级而上;每个阶段都有亮丽的风景线,在等着你迈出坚实的步伐,大胆地走吧,把它踏在脚下,那就是每个工程师向往、梦想、参建中华伟大复兴的无尽的道路。
寄语各位同行们:全球是高速的,欢迎你们来个奔驰!世界是平的,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未来肯定是你们的,我为你们鼓掌、喝彩!
年轻人,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大学学的是专业能力;可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大学学的是为人处世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就业时即使不是本专业的,只要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不妨也考虑一下。
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能获得未来
中国发展迅速,给了年轻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只是,前途光明,不知道从何开始啊。
感谢楼主分享这段话:路,是可以顶层规划的,规划是可以很“潮”的,管理将是3D动态模型全仿真信息化的。路,就在脚下!走的人,得有榜有样,跟随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你跟上了吗?
我只能说我已经上路!!
人算不如天算,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才是真
“工作单位,可能很多个起点。点连点成线、线连线成折,就转出了人生的路。只有僵化的思想,没有僵化的道路;思想有多开阔,汗水有多少付出,路就有多宽。”
我很赞同您的这句话,现在正是新老思想交替的时代,只有眼界和思维拓宽了,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经过了找工作的艰辛,才锻炼出人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经验,要把困难看成是对自己的考验,相信自己也会有一片天地,成就自己的人生。谢谢!刘总监的分享。
LZ的分享: 全球是高速的,欢迎你们来个奔驰!世界是平的,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未来肯定是你们的,我为你们鼓掌、喝彩!
那必须的!我们早已经蓄势待发!
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懂得那种尖酸,那种奋斗图强,不被别人瞧不起的那种韧劲!
“ 只有僵化的思想,没有僵化的道路。”思想开阔了,才会又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人生。所以人要不断地学习。
高楼都是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成就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自己从现在做起,不断学习进步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万座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像高材生现在愿意从基层做起少之有少了。
没有基础知识,没有经历过行业基础项目怎会懂的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