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公司里,似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她很热心肠,喜欢帮助人。她就像“便利贴”一样,同事都离不开她;但是她每天处理例行性事务,工作效率时常被老板忽略,升官加薪都无望,很容易被别人取代,如同“便利贴”一样,用完立即被丢弃。那么,这样的职场人该如何不做“便利贴”,赢在职场呢?
读者来信
时报HR顾问:
您好!
非常感谢这个平台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能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当然,如果专家能及时回复我,那就更好了。
其实,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以前在学校里的时候也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永远是那个喜欢跟随大流的人,从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便、都可以、好啊、我听你们的……”这类话是我最常说的,但是对于别人要求我帮忙的事情,我肯定是有求必应。
参加工作后,我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开朗一些,可是我发现性格很难改变。为了讨好同事、为了在这个工作上开心一点,我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同事。买下午茶、收发快递、打水泡咖啡,事情虽然很琐碎,但是也够我忙乎的了。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我的同事习惯性点咖啡或者是下午茶,我每次都积极帮助大家跑腿,没想到这项事情现在已经变成了我的重要工作。我发现同事表面上很是感激我,但是我觉得自己和同事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甚至有些人认为这些活是我理所当然应该做的。
好几次,我跑腿的时候,一些同事竟然还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也让我帮帮忙。每一天,我都被这种很充实的“需要感”包围着,但这种“需要感”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忙于一些琐碎的小事,我的工作效率并不高。
我是做活动策划,可是每次刚想静下心来想个点子,突然又有别的事情被打乱了。我知道其实对于同事的一些要求是可以拒绝的,可是我总觉得拒绝会让人的心里难受。这种难受不仅仅是对于同事,我自己的心里也会有负担。说实在的,看着别人“央求”的眼神,我实在说不出口“NO”。
亲爱的顾问,我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才能既和同事搞好关系,又能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最好是能让领导记住我,说出来有些丢人,在这家公司已经做了快两年了,我都怀疑领导还不认识我。唉,永远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该怎么办呢?希望你们能够帮帮我。
小夏
回信
小夏:
你好!
步入职场后,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与同事关系这是一门必修课,相信你也是通过亲身的经历,深刻感受到了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很庆幸,你是一位富有爱心、渴望和谐、乐于帮助同事的员工,团队会因你的加入而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你说,在这家公司已经做了快两年了,你做到了像“便利贴”一样地热心服务身边的同事,可最终你还是感到自己是那么地默默无闻和倍感失落。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做些思考和改变,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你应该静下来想一想:“我的职责是什么?我到公司是干什么的?我是为谁服务的?”你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和精力到你们公司及行业所处的国内外客观环境因素、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公司聘用你后希望你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点等。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工作核心和工作职责,作为一名活动策划专员,你必须承担起为公司提建议、出点子、拿方案、整计划、推项目等本职工作,任何游离于工作核心的事情,必然产生不了所谓有成就感的业绩,更谈何什么领导对你的赏识。事实上,致力于每天创造自己认为最满意、最有说服力的基于岗位工作的事实,超越职责评价标准的“及格”线,才能明确地发现自己的“成就”。
其次,你应该主动地把控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有目的主动学习,提升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实力,厚积薄发。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的成功或失败,不会完全决定你一生的职场命运。虽然两年的付出没有收获到你想要的领导的赏识或成功的喜悦,但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两年,你缺少的是在专业上的专注、历练、投入和提升。如果我们前进的方向错了,此后越努力奔跑,离目标也就越远,可以说失败在了起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时刻做好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对能力和技能的积累,否则将最后被社会所淘汰。你应该主动掌握起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珍惜工作中的每一个机会、捕捉和挖掘与工作相关的每一次灵感和商机,不断演绎出作为活动策划工作者的一段段佳绩,成功自然就会来到你面前。
再次,你可以继续用你的真诚和热情感染身边的同事,力所能及地为同事们带去由你而存在的快乐,同时让这份快乐激发到你的工作热情,助推你工作上的成就。既然付出了,你就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要学会看淡工作中不愉快的东西,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会有回报的。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首先要自我增值,扩大优势,早日使自己成长成有真才实学的人;另一方面,谁都不能企求别人对你好、对你尊重,而唯有自己用心梳理好自己的职场形象,才能获取同事发自内心的尊重。
最后,我建议你不要再当别人的“便利贴”了,可以尝试着从职场“便利贴”向“创口贴”的转变,为解决公司的问题或伤痛而存在。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精彩的自己,相信自己也让别人相信你。
赵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