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科研,一路学术

简科2013-06-28 10:54:56 16 3708 0

  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平淡而普通,高考的一个插曲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初一个亲属刚好在军校招生,我在提前志愿批中选择填写了军校,结果由于视力原因没能成为军校的军人,反而成为了96级航天工业部门委托培养的国民教育生。本科四年的学习,我们在学校中属于特殊的一群,军校中穿军装的老师和学生占了90%以上,而穿便装的我们成为学校里特殊的风景线。幸运的是作为最早批次的国民教育学员,学校非常重视这些学生的培养,一共19名学生,居然配备了三名专职学员队干部。本科的学习非常紧凑,要求也很严格,我们学校可能是全国高校中师生比最高的学校,一共只有不到2000个本科学员,而老师的数量达到近5000人。
  本科四年对我而言,简单、充实而快乐。由于一方面我上学年龄较小,另一方面我们专业这一级19个人中只有3名女生,因此大学4年中一般本科生都经历的爱情对我而言没什么概念,绝大部分时间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有几件事。一是图书馆的自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很丰富,而且开放时间很长,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中午是不关门的,周末我最喜欢的事就是背个水壶,带几个馒头,在图书馆从早坐到晚上,看看专业书籍,累了就去三楼翻翻小说,当时迷上金庸和古龙的书,而有意思的是我们学校这类书居然都是繁体字,竖排的版本,当我把金老先生的十四套书读完后,基本能习惯看繁体书了。二是体育锻炼。高中以前我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典型的书呆子,而军校体育锻炼风气很浓,我们寝室当时8个人,从大一时只有2个人会打篮球,到大二时就能够进行4对4比赛。当时下午只有2堂课,4点半下课后就去篮球场,基本上一个礼拜可以锻炼4-5次,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一般还喜欢去打打篮球和羽毛球,出完汗后洗个热水澡,感觉一身轻松,干什么都觉得精神很好,效率很高。三是看录像。当时我们寝室楼中有专门的一间娱乐室,放了一个录像机和一个台球桌。周五和周六晚上是允许看录像的,当时还是老式的录像机,放的是像一本书一样的录像带,当时最热的是李连杰和周星驰的电影。大二后上英语口语课,授课老师是一个很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刚毕业不久,经常周五带一些原声电影到录像厅去放,现在很多还印象很深,像《罗马假日》(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奥黛丽赫本真漂亮)、《勇敢的心》、《第五元素》、《黑客帝国》等。
  大三以后,对学校的各种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学习的压力也相对小了很多。由于我们是非军人学员,每年需要交500元学费和1200元生活费,和其他学校本科生相比确实花费很少,但和周边的军人学员相比,我们觉得还在花父母的钱,很想自己干些赚钱的事,我是其中的积极分子。最早是卖201卡,当时每个寝室都有个201电话机,学校有很多卖201电话卡的,零售的话10元的卡卖5.5元,20元的卡卖10.5元,50元的卡卖23元。当时长沙市批发201卡的地方在现在步行街的位置,一家琴行的楼上,批发价比零售要便宜1-3元,我当时一般不零售,而是根据电话直接送到各个寝室,比零售便宜5毛钱,一个学期下来赚了近200元(当时一个盒饭3-5元不等),后来由于竞争激烈,恶性价格竞争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一个学期后就没再继续。大三下学期主要兼了两份家教,一份初中物理,一份高中数学,每小时15-25元。给高中数学辅导约好了每周日下午,1点半到5点半,100元一下午,需要去雨花区检察院,距我的寝室近20公里,坐公交车需要转车,时间1个半小时,当时周日中午11点半吃完饭就坐车,坐一个半小时车后头也痛肚子也不舒服,最大的快乐时每次领完钱后到我们学校东门小饭店吃10块钱的点菜,作为对自己的奖励。1999年夏天,我和另外两个做过家教的同学商量,暑假想留在学校,集中一段时间做做家教,三个人商量做一对一的家教效率太低,刚好我们一个老师的夫人是学校附中的领导,我们请她帮忙联系了一个教室,贴广告,发小纸条,找以前辅导过的学生的家长帮忙宣传,最后招了18名学生,开始为期10天的高二数理化辅导(我们几个英语都不好,只好辅导数理化了),每天上午4小时,下午2小时,一共10天,每人300元,主要是把整个高中的知识梳理一遍,然后做些习题讲解,最后剔除成本,每个人赚了1500元。
  2000年7月,我本科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航天工业部门,从事火箭推进剂方面的工作,也就是类似为神州飞船发射提供燃料;另一个是继续研究生的学习。虽然当时有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但有一段时间很迷茫,因为自己当时很不想上学,想参加工作。最终在父母和朋友的劝说下选择了保送本校的研究生,成为一名军人。2000年7月,我领到了第一份工资,875.6元,当时很激动,因为当时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200元,当时觉得自己能养活自己了,上学还能领到一份工资,现在对第一个月的工资使用还记忆犹新,存了500元,给父母寄了200元,剩下的100多元放在身上,2001年春节我给自己买了第一台台式机电脑,虽然父母在我上本科时就提过给我买一个电脑,但想到当时一台电脑将近6000元,超过父母一年的积蓄,我坚持反对,想着自己能赚钱了再买。
  2006年6月博士毕业后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考虑到父母年迈,我又是独子,最终还是选择留在长沙。现在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回顾自己前面走过的路,虽然保送研究生,晋升副教授,买房结婚生子,走上行政管理岗位都顺顺利利,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明白。如果给刚毕业的同学提一些建议,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健康的心态。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和工作,必然经历很多不平事,可以发发牢骚,但不能愤世嫉俗,尽力而为,随遇而安,事情没有确定之前尽自己所能去争取,最终结果如何,在没有能力改变时只能安然接受,没必要去嫉妒官二代和富二代,没什么作用,只能让自己颓废。
  二是要有好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因为今天的工作透支自己的身体,更不能因为上网游戏、泡吧等事情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今天的透支和挥霍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是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人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人没有目标是最可怕的。否则,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就会渐渐丧失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曲直成弯的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所以,必须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四是能干工作、能干好工作、能踏实干好工作。能干工作是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我们单位前年招了两名科研辅助人员,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现在一名是技术主管,月工资4000元;另一名还是技术员,月工资2500元,为什么有这个差距,一个简单的事情就可以说明,我们单位组织前往贵州黄果树瀑布旅游,一个主动帮着联系旅行社,走前上网查了资料,给每家打印了一份,路上帮忙照顾老人小孩,帮着导游分发房间等,回学校后主动给每家刻了张光盘,里面是集体照片、风景照片等;另一个享受了一个轻松的旅行,什么活也不操心,领导交代干什么就干什么。
  五是不要斤斤计较,有时候吃亏是福。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了,其实,没必要这样斤斤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的是给成功铺就道路,吃亏的过程就是沉淀力量的过程。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任务,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

职位推荐

   分享到:

他们都在说(共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