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毕业那些年,那些工作

孙园园2013-06-30 14:47:37 14 3512 0

    再回首上大学那年,是13年前了,因家人工作背景的关系,我在家人的建议下报考了一所目前已是985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每天跟保险、投资、统计、货币银行打交道,淹没于一片数据分析、公式计算及数据统计中,我茫然、挣扎却又努力着。由于缺少学习兴趣,我的时间与精力更多投注于校内外的社团活动,考试大多是临时抱佛脚,但凭借多年的应试能力,总还能拿到二等以上的学习奖学金。但是,我的内心清楚地知道我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到了大三,我选修了一门非经济类的课程,当时任课的是一位温文尔雅、年轻有活力且气质动人的女老师,伴随着她的轻声细语与生动婉转的教学,我的世界被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我忽然有一种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觉,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门学科叫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每天与人打交道,学习如何甄选、培养、开发、激励与考核人力资源,相比数据统计及分析,这显然更加的生动、有趣!于是在毕业后,当我决定海外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时,我毅然选择了当时在中国刚刚兴起却在海外早已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来是兴趣使然,二来我也想丰富自己跨领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系统。
  在英国学习期间,我学习了有关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雇佣关系、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组织的领导力与影响力,组织与变革等方面的课程。毕业前期在英国吉百利糖果集团总部完成了调查研究与毕业论文。从英国回来,我没有急于简单地找一份工作,而是想寻找一个发展的平台,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来到一家专研国际幼儿教育的港资企业,担任人力资源主管一职。该岗位没有人力资源方面的直级领导,也没有直接下属,向总经理汇报,有间接下属6人。对于刚毕业的我,雄心勃勃,冲劲十足,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份可以大展拳脚的工作机会。但从现在来看,这显然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因为缺乏实操经验和来自他人的经验指导,我在任职期间主要凭自己所学的设计及操作了一些初级的人力资源工作,例如员工入职与离职等基础人事的整理工作,招聘渠道丰富及招聘流程规范等招聘工作,主要岗位工作规范的梳理与完善工作,内部职称评定办法及员工福利改善方案的拟订工作,员工联谊和聚会等大型团队建设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等等。    我很感激这份任职经历,给予了我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全面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实战工作的机会。但显然,这份工作经历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我在第一份工作中,大多工作任务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而人力资源的工作不能凭空想象,构建空中楼阁。需要与实践结合,必须要亲临一线,了解员工和业务,结合公司业务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发现业务问题,从人类资源角度来帮助解决、完善问题,进而贡献价值。
要结合业务需要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就涉及到实操的能力,意味着方法同思路一样重要,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路人。所以我建议刚毕业的同学不要先急于寻找发展的平台,而是要找一家有着浓厚学习氛围、固定学习机制,鼓励员工学习与发展的企业,谋求一个学习的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不能顾名思义,不是简单地做管理而是要先做服务,在服务的基础上再谈管理。相比企业的研发、运营与销售工作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锦上添花的工作,此外,部分公司并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准确地讲,并不懂得如何让人力资源工作发挥价值。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家企业起初并不具备管理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先要融合进公司这个大团队,以服务为切入点,获得业务伙伴的认可与信任,再谈对公司规划与战略的贡献。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的第二份工作的求职目的就比较明确了,在一家有着较好人员培养机制的大型企业机构,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寻找学习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机会。于是,一年后,我应聘到了一家在医疗行业内属于领头羊的企业,从事国内培训组织与开发的统筹管理工作。在这里,我如愿以偿地遇到了愿意指导与分享、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信任员工去独自开展工作,并鼓励员工向上发展的好领导。任职期间,我有机会完成了培训体系,包括内训讲师队伍培养的搭建与建设工作,大型常规培训项目的独立策划、筹备和组织工作,并依据业务部门培训需求,独立策划和实施创新型的培训项目。人员培养方面,全面督导导师制执行和应届生培养,参与新任经理培养项目。工作涉及面涵盖全国30个分公司,4条产品线,约900多人的业务队伍。
  在这份工作经历中,相比第一份工作,我虽然做的工作广度小了,但是深度却增加了很多,当我更踏实在人力资源某一模块的时候,我发现我才有机会、有精力潜入一线,投入专业,了解业务需求,进而不断尝试将所学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业务,并不断地验证、总结与提升。就好像,我们挖井的目的,不是为了挖更多的井,而是喝到水。除了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的积累,我还从这段工作经历中收获了以下:
    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与练习获得提升,但当你知识与能力不足的时候,一个人的职业精神就可以帮助弥补。当你有了职业精神,你会更热爱、投入你的工作,你的产出自然就会同比例的增长与放大。另一方面,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也需要我们更有激情与活力,职业精神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染身边的业务伙伴,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对于职业精神的阐述有很多种,在我看来,有一种最简单的理解,那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思想会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当你抱有仅仅完成工作任务的心态,你的工作成果也就是合格的分数,你完成的别人也可以完成。相反,当你把每一项工作任务视为你个人的成果展示,你会花费更多的心思与精力,这样,你的产出自然是让人惊艳的,会被打上你的个人标签。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种能力,就是每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后,总是会让领导感到意料之外。不是意外的差,而是意外的好,能够超出领导的期望值。
     想要做到最好,就离不开思考。执行力让你在路上,学习力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而思考力则关乎你前行、进步的速度。工作有了思考才会事半功倍,创新不断。
职业口碑比薪水重要。因为薪水是有形的且固定的,而职业口碑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与衡量的。尤其在年轻时,不要太计较金钱上的得失,根据他人过往的人生经验,我们认识到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回报总是在付出之后。漫漫人生,青春易逝,年轻是我们不断投入及付出的资本。当你越早明白这点,你会越早的,在年轻时坚定奋斗的步伐、更珍视学习与经历的机会,努力树立自己的职业口碑。
     既然选择了职场,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要学会获得团队的认可,以获得团队肯定、贡献于团队为荣。当你有了这样的心态,才会有意识地归属于团队,迎合团队的需要,因贡献于团队而产生价值。于是,我们要尽快学会尊重他人,持续提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尤其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做人的能力远比做事重要。

    以上,是我围绕初入职场时的一些经历与初浅经验的分享。目前,经过前两份人力资源管理实操经验的积累,与职业口碑的树立,我得以很荣幸的被前任领导引荐到目前现任公司就职,负责这家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及行政的管理工作。职场生活依旧在不断展开,我依然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因为人生本就是充满未知的答卷,要边想、边做、边得出答案。

职位推荐

   分享到:

他们都在说(共 1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