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清华和其他顶尖 985 院校,到底存在不存在智商被碾压这回事?
在T大读书的感觉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在每个方面都能遇到比你强的人每个人都有比你强的地方最关键的是还能遇到几乎每个方面都比你强的人所以,行胜于言少说多干出活成了大家的共识
1.勤奋能力的碾压这里说“勤奋能力”而不是“勤奋”,其实卖傻力气也需要一种天赋,有劲也要有能力使出来。清华东门外有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柏拉图咖啡”,名字倒是挺文艺,实则为一个充斥着脚汗味,麻将声,犄角旮旯都是烟灰的鱼龙混杂之地。我在里面待上半小时脑袋就大了,有朋友却可以在那种环境做一晚上高数题,第二天双手不扶把边吃煎饼果子边骑去上课,这一点闹市读书的能力,已经超出了战斗意志本身,而让人觉得与之不是一个物种的。另外一种勤奋能力则更加能够被凡胎肉体的普通人借鉴了,就是知道往哪里使劲。有个鸡汤段子说,机器坏了,请了一位专家来修。专家扛着大锤,咣当,好了,要一万块。别人不干了,“凭什么”?!专家说,敲一下十块,知道往哪敲值九千九百九十块。我身边的人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懂得“往哪敲”的,也没见多咬牙切齿拼命,但关键的东西一个也没落下。2.判断力的碾压不要低估大学期间的试错成本,很多时候未来的路径是不能兼顾的。要搞学术的话,就要提前跟着教授搞点助研,出国的话得准备英语,工作的话得留意实习,创业的话要注意寻找自己的团队以及积累人脉。这些路径都需要不同的技能点。您可能要说了,我刚进大学,各种情况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定下来?这可能就体现出人的差异了:善于收集外部信息,了解自己特点,作出选择以后能够在继续坚持还是及时改换门庭之间做取舍的人,可不就是“碾压”同龄人了嘛。3.利用社会资源能力的碾压我坚定地认为,网上那些“清华男不解风情”之类的当段子看看就好了,社交能力,也就是利用人际资源的能力,绝不等与擅于在人前说几句漂亮话,不等于别人在列车中部连接处畅谈国家大事,不等于和出租车司机侃中南海风云。我所认识的一些人,可能和女生发信息还要请我代笔,但对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哪些杰出校友如数家珍;可能喝酒撸串时不言不语,但一到申请学校的时候总能拿出有分量的推荐。我列举这么多形式的“碾压”,不是说“物种不同别玩了”,而是说大家都有机会把其中一方面培养成自己的一招鲜。
我几乎所有的数理科目都是满分,GPA也是年级前几。从小地方高考过来的我,当时觉得全中国最顶尖的地方也不过如此,我是智商最高的一撮人。后来到了大二,我发现除了上课、完成作业、考试以外,别的地方我就越来越落伍了。有同学开始读paper了,有同学能和教授探讨前沿问题了,有同学已经圈定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有同学自己办起了内部学术杂志,有同学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帮着做研究了。而我,还只是默默地刷着题,考着高分,打着dota。终于我明白,我不是智商高,只是我会刷题,会应付考试,还在用高考的方法进行着大学的学习。而且,并不是别人不能这样,只是别人做了很多更有意义的事,而且分数也不比你低多少。再后来,我理解了,很多人都是带着理想来基科的,真正的科学理想(绝对不开玩笑)!而我,只是觉得基科比较牛,懵懵懂懂的就来了。他们在我还埋头奋战高考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人生理想,并且能稳步实施者,在大四的时候,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了不错的学术成果,现在他们遍布全美最一流的大学,我毫不吃惊他们中会出现很优秀的科学家。而我,随大流,也考了G,考了托,而且一如既往,分数不错(我是应试刷题狗),但是后来仔细想了想,做学术真不是我所爱,然后阴差阳错当了程序员。当然,我说这么多不是说做学术有多么高尚。我们那一届中创业的、搞金融的、从政的都有,现在很多都小有成就的,无一例外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且有目的的去做。你观察他们的学习成绩,发现他们并没有在学习上花费很多精力,但毫无例外成绩都是中上。我想说的是,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仅仅是智商上的碾压,而是理想、见识、执行力上全面的碾压。别人开始规划人身为目标奋斗的时候,
我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转眼已经快毕业十年了。回想起来,碾压感是真实存在的,但说是因为智商则缺乏根据。入学时,同学间的背景差异极大。有人来自山村里牛羊成群校舍简陋之处,有人来自大城市一流中学(甚至中学历史比我校更久),有人是竞赛金牌保送。背景差异直接造成学识上的差距。在我们计算机系,有的同学入学之前甚至没有见过电脑,有人已经经历过多年的信息学竞赛培训而成为编程高手。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大一新生学C语言程序设计,开课那天老师就请上几位同年级同学,告诉大家他们是竞赛保送入学,这门课不仅不用学就是满分,而且负责出考题考其他同学。更加夸张的是,这几位同学出题时尽管据说已经降低难度,对其他大部分毫无基础的同学来说题目仍然过难,大家的成绩一片狼藉。这是我最早关于碾压感的记忆。之后的许多课程,有过竞赛基础(我系当年高手入云,除信息学外尚有其他各科竞赛的金牌、省一得主)提前修过大学课程的同学们自然都可轻松应对,而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同学无不苦心竭力仍不得要领。这样的局面,说是因为智商造成,我不相信。除去背景差异之外,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在我的印象里,学业成绩是和努力程度正相关的。我没有见过付出超常努力而成绩不佳的同学,也没有见过毫不努力就能轻松领先的同学。反之,我倒是见到一些同学虽然有灵气闪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沉迷游戏)而缺课太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虽然这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记忆了,但我相信今天的情况不会有本质不同。排名靠前的几个帖子所描绘的一些轶事,在我看来也无一能说明智商是关键要素。以我校同学的平均资质而言,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积累,再加足够的时间投入,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只不过命运难测,二者皆不可强求罢了。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