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IT大牛在我这个年龄时已经很厉害了,我该怎么做才能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自己的的爱好是建立在好奇心之上的,如果为了找工作,赚钱,提升自己,应该不能称作为爱好吧。既然有了好奇心,对任何需要掌握的技术都是不遗余力的去学习,实践。当初我学数据结构的时候也觉得没意思,上课就是睡觉,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不会接触到如此高深的技术,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数据结构基本上是通向编程入门的基础。编程不是编好了一个程序能运行就可以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技巧,例如如何降低程序的复杂度就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我觉得所谓的大牛应该是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而不是仅仅通过时间和年龄来衡量。
想成为“大牛”却觉得算法枯燥,学新技术又沉不下心,那么我觉得:至少现在你并不是那么的喜欢编程。你只是想通过编程这一途径来达到被人关注,享有“大牛”便签,成为你心中的理想模式。你并没有因为想不通一个算法而百般查资料、思考,也没有因为找不到解决方案时急切的想学更多的新技术,你也没有把它当做兴趣爱好来做。至于可以从早上写程序到第二天天亮,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语言也好任何技术也好它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做项目、练习时我觉得想解决方案的时间会远大于实际编码时间的,连续的机械编码和测试并不会提升你多少,可能只是浪费时间又不讨好的低效率工作,有可能一个自动化脚本就能完成你的24小时工作,而你还在编码,这也说明你不爱思考(至少是对于编程而言)。你觉得这能证明你喜欢编程,可能你只是喜欢写完程序后、任务(觉得对自己有用)完成后的自我满足感。就你想成为“大牛”这个想法而言,我可以给你些建议。首先我为什么给“大牛”加了引号,因为这要看你给“大牛”的定义是什么。你是想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视野、能力,在某一方面获得更多知识、见解?这个努力可以实现。你想通过努力得到“技术大牛”拥有的人气、光环,挣上高薪,备受尊敬,走向人生巅峰?这个除了努力,还有运气。可能你很厉害,但没人能看到你,可能某人也就平平无奇但就是火了,你可能觉得这不公平,但更具概率分析的话你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们总爱拿某某40岁还在做什么,现在就成功了,某云以前就是个教师现在首富了这些毒鸡汤做励志标杆。其实这些案例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它们都是孤例,并不是100个人这么努力后有80、90个人会达到相应成功,他们都是概率分布中的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时候这些一个两个的案例只是有了好的运气和机遇。运气我们是控制不了的,但实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的。你想要成为后者所谓“大牛”,就像买彩票,你的实力越强,就相当于买了越多彩票,你比实力弱的更容易中奖。这个比喻并不局限于某个行业,它对任何想“成功”的人都是适用的。那么来点关于学习的建议。首先主动性方面:要热爱它,学着喜欢上它。找对学习方法:开始打好基础,对相关知识进行思维发散,拓宽视野。安排好时间和进展,不要线性化的学习,多总结,多画思维脑图,把知识点构造成树、网,然后创建自己的索引(因为你并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不要急于求成:细心认真学习,可能别人走在你前面你还坐在地上造车,但是当你造好车后超越还在步行的人并不是什么难事。你现在的问题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关于学习和成就的矛盾点,你发现了付出和得到的不平衡点。欲望追求和知足常乐都是正常的事情,就像哲学上唯物、唯心,理性、感性,它们都是并存的,你要学会调节它们之间的比例,找到平衡的那个点,解决你自己的矛盾。搞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想怎么学习、生活,想成为什么样子。我相信如果你清楚这些的话就不会再来这里发问了。最后,不管你想要的是什么,我可以这么说:通过努力,你不一定能成为“大牛”,但是你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有些事情要看到本质:你和他们的差距不是说他们早你多少年背了多少牛逼算法,而是他们训练出了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而你暂时没有2.怎样弥补差距:作为一个参加过ACM成绩很烂而且属于抱大腿背水题的选手,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参加ACM这件事儿完全没办法让你拉近和大神的差距。ACM要的其实是成绩,不适合让你花时间成长。我就是误入歧途后幡然悔悟:我OJ刷进前十有啥用?AC的所有题目都是早就会的某些方法,不会的我始终不会。这样虽然可以出成绩,但是又怎么样呢?每次比赛做完我那部分(其实我想说,默写完),就只剩下打酱油和帮忙敲代码。你让我贡献思想...好吧我手里就一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这个锤子搞不定的事情我就无能为力了。至于怎么提高...1.ACM竞赛既然是比赛就有取巧的办法,毕竟是决出一二三名而不是比谁是更好的码农。我真没办法让一个以前没接触过编程的人突然神功灌体立地成神,但是有一个方法能让你短期内变成一个能够参赛的ACMer(其实这么做是误入歧途,我真希望你别这么干)那就是女装...呸那就是背!短期见效的方法通常简单粗暴。这个方法无数人说过,无数人试图做过,做到的基本上参加省赛队友不太坑都没太大问题。背不只是默写算法,还得背它的指标,哪些地方怎么调整各有什么用。背出它的应用场景,记忆一定要深刻到看完题,识别出类型,马上关显示器写代码敲F5一遍AC那种(夸张了)。至于背什么...我相信你在网上随便都能找到相关教程,我待会儿(我再也不立下班flag了)找一篇全一点的发出来。这个短期我是指你集中时间资源能在短期见效的,一天十小时以上坚持至少一个暑假那种。不是一天俩小时做一道题吭哧吭哧一个学期。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个方法培养的大概是巴普洛夫神经反射吧...这么背看天赋不同需要的努力程度不一样。我大概刷了...忘了多久了...我属于特别没天赋的那种,哎...丢人...当然某些牲口天赋异禀背着背着就领悟了计算机科学的真谛反手把天才们斩落马下的也有很多。这种方法带给你的其实是短期记忆,几年过去最大的好处不过是刷面试题时捡起来快一点。反正我现在再去刷OJ估计要挣扎一阵子,现在记得最牢的大概是各种GA。2.至于怎么成为一名真正的大神...我虽然不是大神但是我见过很多大神!!俗话说就是“没吃过猪肉但是见过猪跑”!!2.1.他们都对技术有相当的热情不管他们实际上是专精于哪个领域,我都不止一次听他们说过DIY单片机传感器智能家居,在自己家搞个小型Datacenter什么的。他们每个人家里的路由器都是自己刷过系统的他们每个人家里的网络都是无墙的不少人手机里至少有一个自己写的App这一切他们绝对没有商量好了一起做但是他们都对技术充满热情和好奇
1.每个人先天因素不同,不要跟天才去比.比如你一个亚洲人非要跟非洲人比大小,这不自取其辱吗?2.有些客观背景不能忽视,人家抱着金键盘出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电脑,而那会儿我还在上课揪女同学小辫,下课玩尿和泥.这不是忿不平,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的确输在起跑线了.又能怎么办呢,难道不活了?而且就这个问题我还是做了深刻的思考的,为了不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曾想过让他三岁学计导,五岁C语言,六岁组成原理,七岁数据结构和算法,八岁编译原理和微机接口,十岁跟着他爹我写项目,这样等他到他爹我这个年纪,已经是有十几年开发经验的老工程师了.嗯...感觉这个计划还是很完美的,而且万事俱备,就缺一个对象结婚生娃了...3.当年读书的时候,我很焦虑一件事儿,那会儿看到一些大牛的博客,经常会觉得,握草,怎么别人都那么牛X...然后就觉得自己好水...有次跟一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苦恼,她一句话直戳心窝.你拿20岁的自己跟30岁的别人比,你知道这中间差着10年的光景吗?
IT这东西,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140分就是政策、环境、地域、家长等诸多外围因素。总之呢,IT想要做起来,首先得有兴趣,其次得有钻研能力,之后还得坐得住,并且能站在机器的角度上思考。
我现在毕业六七年了也还干不了这两件事情,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去美帝,也拿不到一千万的年薪,虽然我和他们年龄相妨,但是事业上的差距却是如此的大,然而这也没并没有让我有半分丧气呀,我也还是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学习呀。我没有他们的基础也没有他们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他们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但是我无所谓,因为我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猪的都大,要是老拿自己和别人相比,那不得被打击死。再说了,技术是死板的,掌握起来最容易,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足够的努力,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大牛了。但是就算技术再怎么牛逼,也不能以一抵十或者以一抵百吧,所以就算是在技术领域做的登峰造极,自身所能产生的价值总归是有极限的。像我们领导,论写代码的能力就是乘以个10也抵不过我,但是人家动动嘴巴就能让我把活给干了,和他相比我的技术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因此完全不必在意要怎么样才能变的和那些大牛们一样的厉害,而要多思考在某个环境下如何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也不一定是要以技术为基础的。当然啦,如果你非要成为和大牛们一样的厉害,那就更容易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条自己独有的迈向成功的道路,而且是不可复制的,别人想学是学不来的。但是你想要做技术大牛,那就简单的多了,因为成为大牛的方法都摆在那里了,像轮子哥一样看几米高的书,敲烂几块机械键盘,你就是别人眼中的大牛了,退一步说,就算只有轮子哥的一半,那也很牛逼了。路已经在那边,只要你硬着头皮上,坚持不放弃,达成目标那也是早晚的事情。而且你才21岁,大好年华啊,只要你愿意,你就肯定可以做到的。
身边总有一些大牛,很羡慕。但是,不要膜。首先,每个行业都会因为当时环境的变化催生不同的岗位需求,例如前几年的iOS和最近的前端饱和说法。成为大牛的条件主要是做到了同行业人难以做到、或者是顶尖的事情。在同龄人成为大牛的条件是:先学一点(很假)回答楼主问题:1.我这种情况是不是没有找对自己的方向2.是不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使得我生活的太“安逸”?3.学习一项新技术时我很难静下心去看视频或者看书,该怎么办?1.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是你有机会换,可以选择不换。能认真踏实的学下去之后是考虑是不是方向正确的基本条件,不然啥方向都觉得不对。现实来讲,市场恰好需求某个方向的情况下比较好就业,资料多的方向方便成为厉害的人。2.这个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你周围环境。但是环境的确会影响状态,只是短期不显著。这时你可以考虑向外求助约束,向内建立一个timelist,向内,比如最近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我在参考MarcAndreessen的个人效率指南ThePmarcaGuidetoPersonalProductivity来重建我的状态。毕竟不能祈求周围人怎么教育你,离开了高中就没有人有义务在生活上约束教导你了。3.这个问题太普遍,我也有,我相信所有人都遇到过。参考2,借助一个不错的环境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坐在图书馆经常被人路过的位置增加负罪感;也可以强制自己利用番茄时间的方案;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奖励机制之类。个人认为利用社会监督,比如在朋友圈每天发布进度,或奖励机制比较有效。针对技术领域,可以把学习过程写成博客,这也是我正学习做的。在整理写作的过程能将掌握不深、模糊的地方确认和学习。其实更多的大牛在这个年龄都在积累知识,很低调,不显山不漏水,媒体报道的只是少数。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