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普及瓶颈在哪?
需求。就现在的市场来说,智能家居的需求没那么大,更不是刚需。或者说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回事,或者还不相信这个能让生活更便利。标准。现在各个厂商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业标准。真的要安装的话,只能用某个厂商的一整套,不划算。而且一些大的企业并没有下大力气推广,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家居还是只停留在屏幕上。成本。弄成一整套的智能家居,估计很多房子都要东拆西砸了,这个成本太高。再加上各种布线(无线路由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很多施工起来还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的可以见见曾经的光纤布线,那叫一个坑。设备。现在很多东西明明就是加了个小功能,还说什么智能,大忽悠!再加上标准和采购成本以及设备学习成本(跟设备有关我就归到第四点了)。功耗虽然智能家居说起来很美好,但是遇到现在这个节能减排的时代,你说家里一大堆东西都是在待机状态,这个消耗的电能会不会有点多呢?厂商的这个总功耗是不是如想像的低呢?这要打个问号。智能如何让家里的老人也会简单方便的学会使用,这才是真正的智能。
其实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刚需,智能化还没能在酒店、会议室、办公区域普及玩转,根本就无法让人切身去体会到带来的便利性,家庭装的人自然就很少;其次,房产商还没打算将智能化作为一个普及型亮点放上去,没有房产工程作为支撑,靠终端市场,基本没啥成长;最后,就是智能化还真没多智能,用户对智能的期待值居然会比现有能产品化的高很多,那就是现实跟不上大众想象力的典型。革命成功尚早,同志们努力拼搏啊!
其实我很怀疑智能家居的方向其实是错误的,至少是非常难顺利普及进入家庭的。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解释了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能做成智能家居的这些东西,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是不会经常更换的,像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而且这些东西一般是不会一次性更换的,一次性更换一般是买新房子,平常的话所有电器一次性全部坏掉的机会实在太少。但是老实说,一般都买自己喜欢的电器,全买一整套同一个品牌的真的是少之又少。那么智能家居就只能和地产商合作,打造一整套,用户买新房子的时候选择精装修带家电的,拎包入住,又或者和宾馆酒店合作。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这个要求智能家居方案提供商有一整套智能家居方案,必须自己做所有东西,又或者所有的电器符合同一标准,这个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非常强的整合能力,这个...能做到这些的厂商不多吧?
它有两个致命缺陷:第一、一个主设备能连接的从设备有限,一般六、七个,多于十个就非常不稳,这个数量对整个家居来说远远不够看的。第二、这技术是点对点,需要两两配对,从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很难数据沟通,比如空调可能无法获悉窗户是开着还是关着。最被抱以厚望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WIFI了,不用过多介绍,WIFI距离最长、速率最高,手机电脑全适用。但它也有短板——太耗电了。你看红外、蓝牙装个电池就能用个一年半载,假如一个智能水杯是用的是WIFI,那两节电池也就顶个两、三天。所以一些带220V插头的强电设备可以上WIFI,比如开关、灯泡、空气净化器,耗电多也不怕,而一些需要用电池的弱电设备,比如无线键鼠、智能牙刷、体重计什么的,WIFI显得用力过猛并不适合。因为WIFI功耗上的先天不足,同样基于IEEE标准,又衍生出Zigbee和Z-Wave两个技术。它们支持的节点很多,除具备WIFI的优势之外,通过降低速率解决了耗电的问题,所以被普遍认为是当前最适合智能家居的无线连接方案。很多传统家电企业和很多搞所谓「物联网」的,用的多是双Z技术,很多利益集团也压宝它们。但……以我个人浅见说几句得罪人的话:双Z最大的问题是与WIFI互不兼容,家里还要单买个“集中控制器”,当然WIFI也要集中控制设备,不过那个叫“路由器”,家家都有不算负担。而且双Z在我的实际使用体验中不太稳定。相互干扰、信号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对用这种技术的无线设备心存抵触。最后不要忘了NFC,传输距离最短,只在3、4厘米内有效,对接快,传输速率低。家居中似乎没什么设备距离能保证在这么短距离内的。但这样的技术特点,非常适合开门、解锁等需要安全授权的场景。试想如果家里门锁通过WIFI来网络控制的,尽管……也比较安全,但不怕贼偷,就怕贼在远程惦记着。NFC这种距离超短的劣势,反而成了安全上的优势。虽然短,但足够的Stronger。
用科技产品改造家居环境,我经验还算丰富,从两千年自己动手践行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到工作以后尽职责所能配合英特尔的数字家庭、陈天桥的网络迪斯尼直至梦碎。“智能家居”概念喊了很多年,从令人向往的科技潮词,变成一个只见投入不见回报的深坑。敢吃螃蟹的公司和先行极客们前仆后继,大都折戟沉沙。总结其原因,有人说当时的网速不行、标准不统一、产品体验差、价格贵……用这些所谓“条件不成熟”的理由敷衍搪塞,无助我们今天更好的前行。我认为更根本的原因是——智能家居不是强需求。用户需求不强,试水厂商赚不到钱,就无法倒逼标准的建立、产品的改进以及规模化后的成本降低。什么是强需求?省钱是强需求、安全耐用是、在中国社交和装逼也是,比如同是智能设备,智能汽车外出能秀就是强需求,而智能家居并不是基础必须品,花了更多的钱仅仅实现了自我满足,不具社交性和示范连动效应,就无法促进周围的人跟风购买,成不了气候。那么时值今日智能家居就已经变成强需求、到了马上要暴发的临界点了么?理性的说,并不乐观。只能说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手机与周边设备智能化连动的程度越来越高,低头族们用手机掌控家居生活的需求正在开始慢慢变强。我相信今天关注本期节目的,都是想实现自我价值、觉悟比较高的消费者。呵呵,之所以这么给你们戴高帽,是因为我非常希望智能家居可以普及开来,但这一波产品热潮会不会重蹈几年前曲高和寡的覆辙,真的取决于当前市场处在需求顶层、有前瞻能力消费者的态度。▌畅想:智能家居之所以十几年来反复牵动着我们的兴奋神经,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每个极客男心底都有一个钢铁侠。不要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我就举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细节:你有没有觉得家里遥控器四处乱丢、太多太乱,光电池就要耗费N节,父母记性稍差点就会手忙脚乱,哎,如果用一个有“学习”功能的遥控器,把常用按键的红外信号代码记住,就能合而为一了。这已经算是跨进智能家居的大门了,因为“智能”第一层境界就是互联互通、集中管控。当你体会了其中的方便之后,敢不敢再往下想?如果家里的灯、窗帘、微波炉、扫地机器人……也能用遥控器控制、再干脆呀把遥控器换成手机,那我们就可以懒死在床上了呀。不光是你,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伟大的梦想。那就一起来畅想下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吧:早上起来——你在床上喊一句:“要有光”,于是窗帘缓缓打开,阳光照进房间,台灯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渐渐亮起……你又喊了一句:“要有空气”,于是智能新风系统开启,将屋外的雾霾过滤掉带给你新鲜的空气,空调也自动打开给把整个房间调整到舒适的温度。你接着说“要有食物和水”,早餐机、微波炉开始工作,不一会儿出来的就是热牛奶和热腾腾的面包。“要有草,要有生命”,于是智能浇灌系统开始给花朵浇灌、宠物的食盆里也自动补满。这时你再慢慢起床,一边穿衣吃饭、一边听着电视里推送过来的天气状预报和早间新闻。出门也不用担心会忘记带钱包和钥匙,因为手机早已可以充当银行卡,而你的门和车也都可以通过手机近距离安全授权来打开。惬意的一天就此开始。工作中可以忙里偷闲,通过智能摄像头看看家里的果汁是不是又调皮了。再搜搜最近新出的人气电影,预订下载。晚上回到家就可以自如地观赏,看完别忘再和远方父母来个面对面的视频通话。睡觉前手机点一个按键,所有灯光和相关设备都伴着你一起进入休眠模式……这场面大家听着也会醉了吧,好消息是技术上实现并不遥远,懒死在床上现如今已经不再是梦想,坏消息是你先累死累活半辈子努力挣钱,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哈,开个玩笑,没那么夸张,不过我们也要先冷静一下,回归产品当下的现实。▌现实:罗马不是一夜建成,技术也要从无到有逐步的发展完善。纵观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相互拆台、杀鸡取卵的撕逼史。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标准」这个入口。你看手机界打的红红火火,各家为了上位无所不用其极,除了明枪、暗箭、苦情、设局之外,也有价格一撸到底、自断双臂的,不赚钱还如此卖命至于吗?至于。谁都知道用户一旦适应了某个标准生态,不到万不得以是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他们窥探的都是以手机为平台突破入口,最终控制你所有生活细节这块大蛋糕。遥想上个十年的远古时代,各大PC厂商就在为数字家庭的技术标准明争暗斗,当时我在的同方还为站队闪联阵营还是e家佳阵营而苦脑,现在想想着实可笑,产品还没出来、市场还没认可,就先在窝里斗。最后终究是一场神仙打架,糊里糊涂收场。然而战火并没有熄灭,近两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无线连接技术又成为争斗焦点。刚才提到智能家居的第一步是互联互通,可是目前常见而且适用的无线技术至少五类以上,我们有必要逐一介绍下,用个形象记忆法吧,分别是红外、蓝牙、WIFI、Zigbee和Z-Wave姑且算一类吧,最后是NFC。红外,我们家里绝大多数电器,都是用红外来遥控的。在智能家居时代,它有点太弱小了。首先红外的穿墙能力太差,客厅和卧室就是两个决绝的世界,其次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极低,只适合几个字段的代码。再者指向性强,角度对不准就彻底无效。如此多的限制和低效率注定要被淘汰。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产品,通过WIFI与手机相连,然后把手机的控制指令转换成各种红外信号发射出去。非常巧妙地让老家电瞬间智能化、焕发第二春,空调多少度、电视第几台……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初见雏形,不过长远角度考虑,它只是个临时过度的产品形态,并不适合消费者持续拓展投资。蓝牙的资历也不浅了,这是一种30米左右的短距离的连接方案,功耗低、带宽足、穿墙能力不错,尤其蓝牙的一个变种——iBeacon在苹果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HomeKit里扮演重要角色,前景十分乐观。
智能家居市场的瓶颈可从四个方面来阐述:1)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需求我们必须了解并理解我们的客户。当前智能家居市场的目标客户已经从豪宅用户、高端用户转向了中产阶级、白领。那么客户的需要是什么呢?并不是远程遥控,也不是美轮美奂的操控界面,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健康、舒适,更好的居家体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节能,更环保。要让客户接受并喜欢智能家居,我们的产品必须抓住用户的痛点需求。当前的智能家居产品或系统并没有满足客户的内在需求。2)购买成本高企成本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而是用户的购买成本,不仅仅包括客户的货币支出,还包括其为此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购买风险。现有的智能家居集成系统往往价格高企,而且需要大量的安装、集成、布线等复杂的工序,完成之后又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在产品之余还要投入大量的额外成本。3)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差包括购买的便利性,使用的便利性。客户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或系统时,因为技术和施工的复杂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购买。同时系统的复杂性使用用户使用时非常复杂,难于操作,而且质量不稳定,维护又困难。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比较差。4)客户服务跟不上客户与智能家居提供商的沟通困难也是瓶颈之一。当前智能家居以集成为主,缺乏有号召力的大企业,集成商也无法投入大量成本来服务客户,这导致客户获取售后服务的难度很大。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