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有哪些企业比较领先?
先介绍一下本人背景,在供应链一流(得到同行认可,也进入过gartner排名)的数家外企做过基层、中层,接触过战略管理。也做过咨询行业,了解接触过不少国内企业的项目。中国供应链管理水平基本是三流。不包括部分优秀的在华外企。三流的供应链关注生产效率和订单满足率(不是说不重要,但只是很原始的阶段,属于入门)二流的关注大供应链,即供应链整体最优,懂得舍弃和均衡,能考虑上下游,但做不到横向跨部门最优。一流的将供应链纳入战略体系,与市场营销、财务规划完全结合,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人员储备、系统软件和持续改进机制这四大支柱,供应链甚至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补充两点,第一,国内极少数有前瞻性或者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国企、民营,也有实施第二乃至第三阶段的项目,但没有大型企业成功和持续改进的案例。我认为至少持续五年才能算成功实施。大多数公司还在三流管理的泥潭里打滚。第二点,国内的供应链管理学科,基本连三流都进不了。很多大学里的课程,两个落后:版本落后、实践性落后。如果要学习,建议有三个方式:一,国外;二,找那些和产业专家合作的,专攻单项的教学机构;三,去企业中锻炼,积累经验。
供应链的发展在国内发展还是蛮快的,是一个全面开花的过程。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讲,海尔、联想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在讲,顺丰这样的物流企业也在讲,连阿里巴巴都开始了菜鸟生涯了,你说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快不快?但是讲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做得好的没几家。正是因为做的好的没几家,所以大家觉得这一块很难弄,也很需要去啃的一块骨头,也是有机会一块蓝海。首先供应链必须得有一个主心骨,就是一个核心企业。但在每个链条里面,物流企业是必须的一环,物流企业往往把供应链挂在嘴边说的最多了,但以物流企业作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还没见过。大部分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如富士康、联想、海尔,和以采购销售为核心的供应链,如沃尔玛,还有麻雀提到的利丰。阿里巴巴能否成为已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至少现在还没有出现以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所以顺丰可能永远只能为各个供应链提供他的快捷物流服务,他是关键,但不是链条的核心,其实,所有的物流企业都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谁叫物流企业是属于服务性企业呢?至于出国留学,哈哈,本人完全是土鳖,不能给与什么建议。你看你是以制造为主,还是以采购销售为主,再综合一下别人的意见。
供应链管理专业真的很少听过。。。即使开设估计也是选择采购,物流相关课程。不过听说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一门全球供应链管理专业。如果楼主真心想从事供应链管理,还是再这三个方向上选择一个吧。我有几个学长去美国留学学习物流,供应链方面的专业,还有一个同学之前准备去荷兰阿姆斯特丹选择学习物流管理。后来我也看了一些资料,摘录给你参考:《美国新闻》给供应链/物流管理的MBA排名,刘宝红先生在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一书中根据学校知名度、专业知名度,性价比做出了排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分享之1、麻省理工,侧重运输,物流管理;2、密歇根州立大学,侧重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它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并称为美国最好的两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大学;3、宾夕法尼亚大学,运营管理很强;4、卡内基梅隆大学,运营管理;5、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park分校,强项是物流、运输管理;6、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强在采购和供应管理。7、俄亥俄州立大学,传统的物流,运营管理强校;8、斯坦福大学,供应链管理理论奠基者李效良教授指教于此。9、西北大学,物流,运输强校。10、田纳西大学Knoxville分校。11、普渡大学,运营管理强校;12、密歇根大学,同普渡大学并列,运营管理。13、马里兰大学COLLEGEPARK分校。物流管理;14、佐治亚理工学院,侧重物流,运输,运营管理。15、阿肯色大学Fayetteville分校,侧重零售业。
先介绍下个人背景,毕业五年,先后就职于民企1,外企1,外企2。目前管理咨询狗,就职于Tier2管理咨询公司。综述:SCM在国内,民企做的真的很一般(包括楼上说的HW,做过项目,我还是有发言权的(装逼了)),外企普遍程度较好,国企?大部分,呵呵了。民企1:曾是最大的光伏企业,求不查。供应链各个职能模块都有,但是不健全,权责不清晰,弱SOP,SAP被用成了数据库,而不是计划、执行系统。①需求管理模块,总部和地区部一直在博弈,无统一的预测和需求管理规则。②主计划基本靠EXCEL,无算法无优化无模拟,无rollingplan,计划波动极大。③采购,救火性的临时采购偏多。④生产,balance做的很差,现场管理倒是还可以。外企1:SCM做的很好很好!!!每天planner发布所负责区域的KPI(ITO,fillrate,BO,etc.),若不达标,请解释原因并说明actionplan.全球统一的计划大规则(允许微调),统一的数据管理,centralize和de-centralize相结合的计划方式。外企2,管理咨询狗经历:先后服务过国企A,外企B,民企C,半国企客户D。排个序:D>C>B≈A.跟楼上结论冲突了?别急,因B客户是做豪车的,有钱任性,不在乎那点成本,所以SCM做的烂。唯一让我吃惊的是客户D,半国企,但是SCM做的超级棒,分析了下原因,是因为行业竞争过于激烈,成本压力太大,再不好好做要挂了。自己的一点小建议:①Freshman要做SCM,建议先去外企,特别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为啥呢,竞争激烈,才会控制成本,才会重视SCM,自己想为什么),磨砺几年,学会规矩做事,学会大规则...然后去民企自由发挥吧。②还有,SCM一定与系统结合起来!与系统!与系统!要实现精准计划、快速反应等等狗屁高大上的目标,系统是必需品!③还有,别看所谓权威机构发布的供应链排名,狗屎!④数据分析能力,要做SCM,一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SCM其实就是dataanalysis-->action--->followup.至于strategiclevel的决策,也是需要数据作为支撑的!对了,建议去考个CPIM,证书不是目的,考试过程把SCM体系建立起来才是王道。考完了多实践,多操作,多了解系统。over.不少朋友求资料,还是很开心的,原来立志专注SCM的还是大有人在。但是若回复不及时,还请见谅。啰嗦一句:关于读书,从来不去读供应链科普类的书籍,如:利丰供应链之类的。原因:公司所处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进而造成需求特性,计划方式,MFGmode等等不同,因此供应链是需要高度客制化的,用其他行业(公司)的经验去指导本行业(公司)的SCM,呵呵哒,Nozuonodie.因此,建议要从事SCM的朋友,脚踏实地,读读专业书,把基础打好,再多实践实践。
先说第一个:华为(制造领域供应链)做供应链管理(包括研发,制造),能够实打实的,从上到下的研究贯彻执行的标杆企业我觉得肯定是华为了。1998开始任正非宣布华为与IBM合作的IT策略与规划项目启动,内容包括华为未来3~5年向世界级企业转型所需开展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共8个管理变革项目。经过这些年真金白银的投入,由上到下的推动,基层真正用心的吸收消化,在供应链层面的提高相比国内其他巨头(联想,海尔)是强的。因为华为本身低调的基因,并不会在媒体里大量鼓吹自己的管理优势,所以从各路报道来说,肯定华为供应链的文字都是中肯务实客观的评价。搜索:华为IBM,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文字。,,链接不会加,有兴趣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很多的论坛报道研究对华为的供应链都做过肯定的评价,基本大家认为,华为肯定是值得学习的标杆吧。当然,再好的管理,依然要有基础的技术研发实力,宏观层面的战略选择做核心,这一点,诺基亚就是例证,技术层面的管理很多时候不能代替战略层面的管理。第2.1个:利丰(贸易领域供应链)这个是香港的公司也算中国吧,香港的很多商行(怡和洋行)其实在贸易供应链上都是很领先的。这个百年老店,后期由两位明晓供应链管理的老总一步步改进自己的整合思路,在贸易供应链领域,可以说绝对是龙头。以下是复制于利丰自己出的那本《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的实践》大家可以看看利丰对于供应链的理念:供应链包含了由客户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流程。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环节,从供应原料到最终用户,都看作一个整体,链上的企业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应该一同去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为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所有成员获益;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被淘汰。可以说,产品的竞争其实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链内的成员需要高度合作,减少环节间的浪费,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竞争力。利丰集团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以供应链管理概念运作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多年的企业实际运作经验,使利丰集团对供应链管理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利丰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产品供应,达到「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合适、合时、合价的产品」的目标。利丰亦利用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节约了成本。通过共享设备、减低库存等手段,减少占用企业的资产,做到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生意,带来可观的回报。结合利丰的实践经验和哈佛大学对利丰作出的案例研究,我们为供应链管理这一套管理哲学归纳出以下七个主要概念: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强调企业以核心业务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的设计、执行、检讨和不断改进;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即时需求;降低在采购、库存、运输和环节之间的成本;利丰可以说对于供应链管理在大陆的传播推进也做的非常超前务实,这本书我觉得比那些国外的大部头,更有可读性第2.2个怡亚通这个公司做供应链很短,但是成长迅速,,,后期理解慢慢加入:以下括弧是四月五日加入(a股创业板的公司,这几天看了下,短短几年市值三百多亿,网络上宣传这家公司供应链优势的文字汗牛充椟,15年还有说要加杠杆收购利丰的消息,大家也可以持续关注下这个公司,具体的管理优势在哪,可以一起探寻)第三个:永辉(生鲜供应链)从菜市场做起来的商超明日巨头,崛起速度快,在其他商超逐渐关店的同时,每年同店速度都增长很快,不用几年,会在中国成就气候。这些年,逐渐开始集中采购,创新业务,拉国外牛奶集团入股,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并入股联华,尝试提供自己的管理经验,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超市行业,突出自己在生鲜领域的管理优势,以点带面,特色鲜明,贴近和顺应了宏观国家政策对于三农的倾斜。其实,卖好菜和肉,就很不简单,看似简单,但是做到极致,就是核心竞争力。第四个:京东(电商供应链)对用户体验更敏感的消费者,肯定是大爱京东的,东哥在物流,仓储,交易大数据,云计算的实在投入和卓越努力,以及战斗力执行力惊人的庞大团队,必将是以后业绩持续增长的源动力。接触过亚洲一号物流里的主管,聊天中赞叹京东物流的成长速度,互联网企业饥饿学习,快速更新,及时响应,短短几年,在物流领域就已经大大领先,未来的亚洲二号三号,也会前途不可限。相比,菜鸟网是大体量的宏观大整理,我个人还是偏好终端用户体验更好的管理实践。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