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定价权与铁矿定价权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铁矿石的使用量大得多,购买者分散,你不买他买,卖方市场。稀土之源的使用者是及少数的几个国家,我国自己的技术还很落后,自己消化不了,所以人家不买就没人买了,买方市场。
暂时想到的:定价权能力就是综合实能力有问题。企业合力不够,在中国人们更擅长通过关系解决问题。不善于通过国际组织寻求帮助。比如我所处的圈子,企业都是各干各的,出现问题大多通过关系自己解决或者就是默默接受。前两年有个WTO国违规,我们就甘愿接受了,后来日本通过诉讼解决,最后我们沾了光也解决了。我们应该好好反思
不懂经济,作为钢铁行业从业者,从我的角度说一下铁矿石的定价。1、首先是定价机制的问题,现在多以普氏指数为参考,第二大钢铁指数TSI也被普氏收购,而普氏有大矿山背景,中国这几年有自己的价格指数,但是难以形成影响力。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耗国,国内矿多为贫矿,即使通过磁选等处理后,质与量还是都无法和澳洲、巴西等大矿相比,钢铁厂的生产需要很强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所以除离港口极远的厂子外,外矿是首选,即使价格偏高,生产是亏钱的,依然比短期停产要强。3、大的钢铁厂多在国外矿山有投资,或者有长协矿,各自分散议价,很难形成话语权。4、个人认为高矿价的基础是钢铁业在2008年之前的高速发展,那些年房地产业、道路等基建、汽车业、家电业等都是迅猛发展,直接拉升了钢铁业的利润,只要能炼出钢,就有可观利润,所以当时钢铁厂还没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一直默默承受着高矿价。5、矿价还是有下跌空间的,三大矿山前几年增加的投资最近才形成产能,澳矿的平均开采成本及运输费用在60+USD,而今年的最低位普氏指数(62%TFe)还在105USD,个人认为利润还是很高的,加上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产出不少价格方面有竞争力的铁矿,对主流产区价格还是有影响的。
简单说说:1.提价问题是市场经济问题,本身没有错,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提价,还包括国内公司并没有抱成一团。2.美欧日告中国,并不是在提价问题上,主要是配额问题。3.中国稀土企业可以提价,但前提还是要抱团。4.铁矿石企业并没有配额问题,所以不能在WTO机制下告他们。目前并没有很好地办法解决,只能等中国企业在海外多控制矿权之后才能平抑价格。5.最后,即便是中国稀土企业一起提价了,欧美还是可以用反垄断一类的法律来反制这些企业,特别是针对这些企业在欧美的分公司、子公司等等。6.说到底,还是国家实力的问题,真有实力了什么规则都不怕。君不见欧美在飞机补贴问题上打了几十年的官司么,实力上去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规则。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