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量化交易从业人士如何看待传统的技术分析?
专业量化交易人很少注意这类技术分析指标。均线,布林带,MACD线的定义都是比较清楚的,要做验证很容易,这也导致实际做的人会很多,不太可能有超额利润,所以也没有必要去一直关注。广义技术分析本身所关注的交易量,交易价格,也是量化交易者关注的对象,如果你真正用实际的历史数据去做严格的分析,提出清晰的策略来进行验证,同时不去捉摸那种说了跟没说一样,无法提供任何有意义信息的玄学类说法,那这和量化交易没有太大区别。但如果你整天捉摸“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种空洞的说法,“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种无法验证的观点,又或是“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演”的既是又不是,那就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量化交易就是将技术指标量化,然后用计算机自动跑就算是量化交易了。其实这只是量化交易里的趋势交易这一小块。除了这一块还有多因子选股、统计套利、流动性交易,这些都和技术指标没关系。应该来说,技术分析在量化交易工具箱里处于非常冷门的地位,在某个方面,偶尔辅助一下,做点收益增强什么的。
换个角度想,量化工具就是新时代的技术工具。现在种类繁多操作简单的技术工具,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都是有人用的好逐渐推广的。简单技术分析最后高度趋同带不来超额收益,量化工具也有这趋势。现在显得神秘是技术水平发展还没到物质极大富裕,把这些量化工具傻瓜化分发给大众。回到早期,技术工具实现也是要靠自己动手撸,不是行情软件里点两下就有的东西。薅羊毛能力和现在量化工具也不相上下。发现一个信号而发家的人不少。个人认为量化成为主流,最主要的诱因还是交易所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典型如交易所套利就对交易所的行情发送和订单接入有要求,交易所技术不升级根本没得利可套。说技术工具是占星术的也太极端了,技术工具论思路和量化工具是一脉相承的。特别后期的一些复杂技术工具已经明显有量化工具前身的样子。无非是传统技术工具已经不足以支撑更复杂的处理,大家另起灶炉新开了一门手艺。主流量化思路起码十年前都已经有对应的技术工具,只是缺乏公开版本。见过一些老交易员04年前后写的小程序(没有gui真难看)和一大堆VBA。这些程序和VBA提供信号,交易员手动撸。有些品种上已经可以半自动化交易。可以明确的说流动性跟踪,相关性套利,多因子选股已经全部有了。当然里面使用的数学模型和具体实现都非常简单和粗糙,拍脑门参数何其多。。。。不过在十年前也是钵满盆满了。像Renaissance,Citadel,Shaw,Jump,Tower与其说他们是量化工具优于技术工具的代表。我更觉得他们是最早发现并实现金融业信息化的代表,这些公司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各个方面。但你问我到底是支持技术工具还是量化工具。无可奉告你们又要搞个大新闻,出了偏差谁负责呢。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