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的劳动者与公司出现劳动纠纷时很少选择申请仲裁?
劳动者一直都是弱势,从劳动者自身的原因来说,一是法律意识不够,自己也不会解读合同(貌似有些合同条款本来就不符合劳动法),二是迫于种种原因不希望与原单位对簿公堂。有些企业入职会有一项调查原单位评价的步骤,如果是不好的评价那么直接不录用,没人会管是不是有阴谋;正规的单位都是要拿到原单位离职证明才能入职,原单位绝对有把你下家拖黄的的本事;你想找证人比登天还难,你想辞职可同事不想啊!
这个很少应该是一个错误的印象。有时间可以去北京海淀劳动仲裁(四季青桥旁边)看看,里面人来人往,拿号排队,可热闹了,不比银行人少。不过还是要说,肯定大部分人还是放弃了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原因很简单,维权成本太高了。且不说到了法院走一审二审的流程,就是海淀劳动仲裁,北京劳动仲裁的试点单位,应该是全国最好的了吧,办事也是拖拖拉拉。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案件最长60天结案,但有的案件超期也不给判。也就是说劳动仲裁这个执法机构自身在违法。普通劳动者都拖不起,时间太长了。很多人走劳动仲裁真的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用人单位太过分,咽不下这口气。
近些年劳动争议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命题我不认可,但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仲裁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损失高,也是放弃仲裁的重要原因。
对劳动仲裁程序不了解,有一种恐惧感,认为和一般到法院打官司差不多,而实际上从公布的统计结果看,劳动仲裁是非常偏向劳动者的;申请劳动仲裁有时需要先收集证据,虽然并不困难,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劳动者离职后往往身心俱疲,仲裁准备的过程不需要有太多花费,但要占用不少精力,还要继续和原公司发生联系,好多人就放弃了;申请仲裁,感觉就和公司撕破脸了,有的行业圈子不大,劳动者不想得罪老东家。
一个是个人对劳动仲裁不懂,另一个是担心在这一行业被抹黑,不好继续从事这一行,还有就是,有些大型企业,他们不在乎,就是不怕,即使仲裁对他们不利他们也不在乎,就是愿意跟你耗时间。我身边有国企的朋友,因为房子的问题,跟原单位纠缠了接近三年,中间原单位还雇佣社会闲散人员,往他家里扔石头,打弹弓,威胁恐吓。很多人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同时也担心耗费精力过多,不值得。所以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回答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