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律师行业哪个方向人才稀缺?
每个新出现的行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不光是法律人才会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技术等等人员都会比已经纯熟的领域要缺乏人才。十几年前大家对“证券虚假陈述”很陌生,但是随着金融业蓬勃发展,你今天也会看见学金融学法律的人一大堆。一面是被媒体放大的求职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工作这个事儿其实比择偶简单不到哪儿去,看你是兴趣至上还是经济回报为先决条件了。这个年代大家压力大心气高还蛮浮躁的,能在一个具体的领域做到精专都要付出代价的,电商领域就需要金融、电子、物流、渠道等都有了解的人,都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打造成专家的,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就事半功倍啦!祝好!
一个是需要精通外语的国际法方向,一个是需要精通金融知识的证券等方向,一个是需要相应理工科知识的知识产权方向,再不就是需要多种特殊技能的,如海商法等(外语加商业知识)。总之,当某些事物需要一定的特殊技能对行业内的人才进行阻隔的时候,这些就是稀缺所在,说白了一般人干不了的法律问题,法律人干,一般法律人干不了的,少数法律精英干,他们从事的就是人才稀缺领域。
我认为好的争议解决专业人士(国内诉讼和国际仲裁都是)特别缺。其实新引进的部门法、或者近年来因为国际交往而增加、扩大的商业类型,都会引出很多新的领域,比如反垄断法、海事海商、航运、互联网、娱乐法、国际能源投资和合作等。在仲裁领域,中国律师还是很难能在国际仲裁中代理客户与国际大所抗衡,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关于仲裁(商事和投资)的知识其实不难获取,关键是实践中怎么来提高实际能力。我认为很多大所急于开拓业务能力,却疏于基础培训和建设,不是正确的道路。有些很细的门类,比如国际投资法什么的,未来前景广阔,但当前没有太多业务需求,一些部门如MOFCOM自己有很好的储备。很多大所BD很用力,但能力建设很难跟上。可能第一代中国的投资仲裁律师主要还是从国际所和MOFCOM里面出来。对年轻律师,我觉得首先还是用传统业务打好法律和实务基础,再紧盯市场学习和开拓新业务。当然,最好你的老板有很好的新业务开拓能力和兴趣,不然年轻律师是很难自己做起来的。
1.什么是缺?稀缺是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应该说稀缺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说劳动法律师不缺,婚姻法律师不缺。从绝对数量的角度看确实如此。但我又想说,真正懂劳动法又有深刻理解律师其实并不多,因为赚的少干得不少。真正对婚姻法有深刻理解的律师不多。我想说在所有的执业领域都缺好律师,而且是绝对稀缺。好律师是指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优异,专业领域业务水平优异。2.数量上缺什么律师?以前数次听过杨良宜的讲座,他是做国际商事仲裁和海商法的专家。他一直强调中国缺乏国际仲裁领域的专业律师,我相信到现在还是缺的。上海著名的段某某律师,也并不具备和外国专业律师直接对抗的能力。之前听一位专业做知识产权的律师讲座,他感叹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欧美大所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缺乏国际性的知识产权律师。好吧,如果从数量角度看,我想说具备国际业务专业水平的律师应该是稀缺的。我不做国际业务,如果说的不对请指正。3.缺了能做啥?题主没有说这个问题的用意。我以前入行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士兵突击》中有句话,给我很有启发: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我的意思是说,专业水平是需要实践磨练出来的。我把他称实务经验,经济学上也有这个概念,哈耶克谈到,信息经济学也谈到过。很多时候,这个是机遇,刻意追求效果不见得好。遇到了机会不要错失!另外一个角度看,为啥不稀缺的执业领域,仍然有那么多律师?很简单,因为案件多啊。我师妹以前有个同事做了一个反侵销案件,一个案件律师费顶别人一年甚至十年的。但是你真的就能做到这样的业务吗?也许,但我认为我没有那么幸运!而且那个律师也不是刻意定位在反倾销的。小结,缺与不缺其实不重要,很多时候和你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抓住机遇,做个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都过硬的律师。
回答请先登录